足迹
恶女从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部分(第1页)

就听到外面丧钟响起,顿时众人脸色都变了。

“姑娘,是皇上……”虽然没有听过,可这钟声代表着什么,众人都明白。

“绿竹去找些素衣衫出来,把首饰和鲜亮的衣服都收起来。”元喜也不等梧桐院那边派婆子过来指导就吩咐起来。

绿竹应声去准备,房妈妈也起来帮着弄,等冯氏把府里的事情安排完,才想起月阁院那边还没有让人通知,忙让安兰过去,等安兰回来说都换好了,冯氏多少有些惊呀,又忍不住叹气。

“都说二丫头不妥当,可真遇到大事,还是二丫头能独挡一面。”打丧钟响了之后,冯氏的心也沉了下去。

丞相府这回是真的败落了。

皇上大丧,在京的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

再加上蝗灾,整个京城显得越发的萧条,连新皇 ;有登基也草草的举行大礼,改年号为嘉庆 ;,嘉庆元年,民不聊生,各地有平民百姓涌进富户官宦之家抢粮,更有官宦人家遭受图害。

一时之间弄得人心惶惶,天还没有黑,京城里的街道上除了难民,就寻不到衣着华服的各家子弟。

这样一来,到让赵府的人心里舒服了些,毕竟不景气的不指赵府,各府也都缩着头观望着,新皇登基,到让那些保太子的人成了新贵,其中就有庄府、包府、古府、国公府和亲王府,几家走的也很近,赵丞相则主动告老侄仕,而庄启源父亲从太子少傅也被升为丞相,一时之间庄府风光无限。

四房里程氏一脸的不高兴,“父亲做这么大的决定,也不提先跟家里人商量一下,怎么也要等把小辈们的亲事都订下来再侄仕也不晚。”

程氏到是找了自家的嫂子去尚书府,可白家那边一直没有动静,虽眼下不能取亲,可私下里订亲也不是没有的,白府的沉默让程氏心里也慌了神,这门亲事她可相看了一年多,白家的姑娘会过日子又性子好,嫁过来后也好拿捏,而且又是尚书府出来的,怎么看都是一门难得的亲事。

ps:

情节发展慢我就快点啊,不过该交代得交代啊,为后面的情节铺开啊。

第六十三章 交替(二)

赵玉尉这些日子在朝中的日子也不好过,听到程氏在那埋怨,脸色越发的难看。

程氏看了也不敢多说,晚上赵玉尉又去了田氏那里,程氏才叫了女儿过来说话,这阵子事情太多,短短一个月,大事一件接着一件,也没有心思与女儿谈心。

看着女儿养了一个月,脸色也好了,程氏心里很是安慰,“现今府里是个什么情况你也知道,前几日你舅妈让人带来过信,古府有订你给府上的大公子,你觉得如何?”

古府有拥戴之功,现在能攀上这样的亲事自然是好的。

赵元婉咬着唇,低头不语。

程氏又是心疼又是有气,“现在国公府可是比以前还要风光,府里这样,你就死了那条心吧,我看古府的亲事不错,如今古府能主动提提,可见是真心想娶你过门,这样你到古府里的日子也会好过。今儿我把这个说给你,也是让你心里有个底,也忘记那些不该想的心思。”

“一切凭母亲做主。”赵元婉闷声的应下。

程氏看她这样,也不再多说,“你也回去歇着吧,等先皇的丧期过了,就交换八字,把亲事订下来。”

赵元婉出了正屋之后,没有回自己的院子,不知不觉的走到了月阁院,见里面的灯还亮着,慢慢的走了进去,有小丫头见了上前来见礼,赵元婉抬手示意不要出声,小丫头不敢违背,只能看着五姑娘到了窗下偷听。

隔着窗,隐隐能听到里面的说话声,“姑娘,可以除素服了,要不要把收起来的衣服都拿出来?”

这一个月里,姑娘只呆在院子里,哪怕厨房送来的饭食一天不如一天。也没有一句埋怨,让绿竹有的时候觉得这都不像姑娘。

元喜拿里拿着本游记,“换不换也没地可去,还是收着吧。”

也省着到时候再收拾。算算日子现在父母那边该收到信了,也不知道人是不是在路上。

房妈妈也觉得姑娘穿的太素了,“我看那身红色的不错,一会儿记绿竹拿出来,烫一下明个换了。”

元喜也没有反驳,知道要是不如了她们的愿,这事怕是要每天都要说几次,索性也就不说话了,绿竹这才欢喜的去拿衣服。

房妈妈这才说起粮食的事来,“房租我又交了一个月的。也没有让人知道院里放着的是什么,眼看着京城里的难民越来越多,就咱们那点粮也救不了多少人。”

“救不了别人,那就救自己。”元喜原本也没有打算救别人,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窗外的赵元婉却是一惊。万没有料到赵元喜会在外面租房子,甚至存了粮食,压下心底的震惊,赵元婉轻声的退开,一边给金锁打了个眼色,金锁就叫了守在外面的小丫头小声的警告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