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鬼雨仙踪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部分(第1页)

这时候,他又想起当初跟着五行门门主邹凡经过“太昊伏羲帝陵”的情景,当时就有一些人坐在坟头上,说是要吸取灵气。

他还记得,太昊陵前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昔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功成身退,去而有陵。帝陵者,王者之寝也,受万民之朝拜,散王者之余风,佑华夏之昌盛,启天下之大同。”

这时候跟《涓子鬼遗论》一对照,他发现两者竟然说的是一回事!

“看起来,rì后不得不去从寻找帝陵了!”

“不管是从yīn间,还是从阳世,都要去瞧瞧众帝之台,说不定真能找到灵气充沛的圣所,大大提高修炼的速度。”

山伯又翻开下一页,继续往下读:“冥界灵气至厚之处,莫过于‘九幽冥都’!冥都者,阎王所居,修鬼至善之地也!人口稀少,众官汇聚,非三品以上,无以至之……”接下来又变得模糊不清了。

山伯看直了眼:“怎么?yīn间还有个‘九幽冥都’?阎王不住在自己的宫殿里,下班之后还要回‘九幽冥都’居住?而且大臣也能去,不过要求很严,官不到三品都不行!只有那里,才是yīn间灵气最丰富的地方!呀,竟然有这种事!”

“看来,我先前的判断没有错,要想快速修补阳魂,还是要设法接近阎君才行!嗯,过两天不妨跟崔师兄说说,先将他的职务接过来……虽然他只是五品官,总是距离冥都近了一层……我再努力争取一下,说不定有机会去那里住……”

想了好半天,他才回过神来,再接着往下看书,可惜后面的书页都已经残了,字迹也十分凌乱,只能勉强认出一些字:“人和者,和于大人也!追逐强者,揣摩学习……《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修鬼之秘典,成神之大道也,得一魂全魄足,得二可至大乘,得三可成神仙……得四……三清有望……”

“又来了!这本书好生奇妙!难道真是黄帝之师‘涓子’写的?”山伯心中砰砰乱跳,禁不住从墙角走出来,勉强压抑激动的心情,问道:“老师,您能不能给讲讲,什么是《三坟》、《五典》?”

郑玄又在看那捆竹简,正看到得意之处,头也不抬,答道:“你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平rì怎么读的书!夫子曾言:‘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山伯呆呆的道:“原来是这样啊!可是……”

他想问“这些宝典有可能是修鬼的书吗?”可是犹豫着难以开口。

只听郑玄接着道:“也有人说,《三坟》是古人占卜祭祀后埋藏于地下的书;《五典》是置于供案上祭祀祖先神灵的书;《八索》是当时结绳记事的书;《九丘》则是堆放起来供王和有关大臣阅读查考的书。到底哪个说法对,还在考证之中。”

山伯喃喃的道:“《三坟》、《五典》都是占卜祭祀的书?这么说跟‘沟通魂灵’不远了?说不定真是……修鬼至高无上的宝典?”

郑玄听他说话声调奇怪,言辞又含混不清,忍不住抬起头来望他一眼:“你说什么呢?是不是出去一趟着了魔了?”

山伯知道老先生只对儒家经文感兴趣,对于修鬼之道、成神、成仙的东西并不是十分上心,于是收起手中的残本,问道:“老师,您说哪里能找到那些书?”

郑玄微微一愣:“你是说《三坟》?已经失传上千年了!如今哪里还有呢?”

“就真的找不到了?阳间yīn世都没有?”

“阳间肯定没有了!我在冥界待这么久,也没瞧着半点影子!我猜那些书可能有些古怪,要么被人珍藏起来,要么被阎君收缴了!”

山伯心中恨恨的:“阎君,怎么又是阎君?看来,我不得不去找他了!”

………【第179节 人和】………

没过几天,崔琰来拜见恩师。

跟郑玄聊了一阵之后,他将山伯叫到一旁,问道:“梁师弟,你考虑怎么样了?”

山伯明知故问,微微一笑道:“考虑什么?”

“帮师兄的忙啊!我跟你说过,想早点出去,转眼又是好几个月了,实在不能再拖下去!”

“师兄,你为何这么着急出去,是否跟哪家小姐三生有约?”

崔琰苦笑道:“百多年了!若有约会,也早过期了!久居冥间这么久,我现在是两袖清风,独来独往,了无牵挂!”

“那你出去想做什么?”

崔琰沉吟道:“也没想做什么大事,只想出去见见阳光,体会一下风花雪月的感觉。说实话,这段时间以来,我老梦见青chūn作伴、白rì还乡、阳光明媚、chūn暖花开的景象。”

山伯心中触动,想起跟英台同窗苦读、两小无猜的情景,如今天各一方,生死茫茫,顿时满心酸楚。

崔琰抬头望向窗外,叹道:“我想再听一曲黄鹂的叫声,听一句秋蝉的哀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梦,我恨不得今天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