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鬼雨仙踪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部分(第2页)

看了置顶的想起来就杀人的帖子有了些感叹。鬼雨的道缘我是从开始5、6W字就开始一直看下来的,经典。我想但凡看过的可能有不喜欢类似题材的,但无一不被鬼雨的知识之渊博所倾倒。依稀记得道缘刚开始的阶段有些书友曾经指出过于流水账,实际上没有开始的流水账很难有后来的成功,道缘的成功和后来的佛本有些相通之处。不多说道缘了,但提仙踪吧。

杀人在帖子里提到仙踪的题材和构思都是上上之选,造成现在的尴尬局面是因为文字叙述方面的原因。我无法认同,或者说杀人提到的原因本身是有问题的。一本书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文字叙述方面的,理论上讲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堆砌,所以这个原因很有些泛泛。本书的尴尬其实我认为恰恰在于题材和构思。

在现在社会里关于梁祝和白蛇的题材如果想在经济市场里成功貌似只有恶搞,可是恶搞又有违鬼雨的初衷。可以想像,如果聊斋在现在社会里写出有几个人去看?很少,如果在网络里贴出来,估计还不如现在仙踪。不止聊斋,你可以把中国古代的各本名著列出来,通通进行时空转换来到现在社会写出来,贴出来,试问有几本会成功?非常难!!!原因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清楚,不是单纯文字叙述的问题,这些经典的书,这些题材只能用他们的叙述方式进行写作,否则就成了恶搞,无法以经典留存于世。

这里也并没有把仙踪和古代的经典书籍等同类比的意思,不过仙踪确有这种雏形,或者说鬼雨有想写本经典的想法,但是这里的问题比较大。1是把“经典”(注意引号)作为网络文学的形式发表非常值得商榷;2是鬼雨的名气和地位。实际上关键在于鬼雨的名气和地位,目前的鬼雨想以仙踪这种题材在网络文学上成功功力不是主要的,时间不到呀。别说金庸先生了,就是鲁迅先生在世认同仙踪也是不够的,这样说可能有些太打击鬼雨了,可这我认为是事实。

目前的局面如何打开呢?或者说鬼雨如何能够增强创作信心提高创作热情呢?仙踪更新不是很快,或者再放慢点,重开新书、积累人气,把仙踪当作轻松时间的写作内容,这样心理负担可能会有所减轻。我想以鬼雨的知识写本网络“火”书还是很轻松的,关键在于题材!要清楚定位书的读者群,建议鬼雨借鉴下随波的军师和月关的明朝,我从鬼雨断断续续说过的话里可以想像如果选对题材,明确了写作手法后,读者群在档次上虽然应该会高于军师和明朝,但在数量上已经相当可观了。

楼主,'炎黄之宇'发表于2007…8…1021:01:57

鬼雨兄,不管你以后怎么样,我都会一直支持下去!这个可能也是缘分吧,从道缘开始一直看到现在,一起经历了你的高峰、低谷、徘徊和迷惑,对你也有一些小小的了解,我认为你是一个真正喜欢文学、热爱祖国传统文化jīng髓的人,也是一个对自己文字负责任的、不愿意敷衍妥协的作者!也对你之前在自己专业上取得的成绩深感佩服,更对你在专业之外的写作中表现出来的各个方面也有如此的造诣感到叹服!

网络,在国内来说是个年轻人的世界,网络文学可以说成也年轻人,败也年轻人,他们可以迅速的接受当时来说显得时尚新鲜的新派仙侠元素的道缘,也可以让你在文学创作上有更大野心的仙踪显得曲高和寡。我并不是说网上就没有高人,也不觉得我就有多深的文学素养,但不可否认的是,网上看小说的大部分人更多的是快餐文学的受众,你看看起点近一年来点击和推荐等排行榜上前几位的小说,不是说没有好书,但真没几部能看得下去的,从那些小说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以及从通篇文章里面显示出来的一些不成熟的甚至是哗众取宠的观点,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很多时候只是看个开头部分就放弃了。这就是现实,网络上大部分看书的人就喜欢这个调调,也不是说他们层次不够,只能说是受到个人阅历、心理、观念、文学素养等成熟度的限制,更喜欢那些跟他们一样显得“年轻”的文学作品。这应该是每个喜欢看书的人都会经历的阶段,换成十年前的我,肯定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你不是不会写那一类“高人气”的小说,你只是执着于自己文学之路上的风格和良心,看得出来你在仙踪一年多来的创作中显得比较苦闷,谁都希望自己呕心沥血出来的作品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我支持你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构想继续写下去,写一部自己最满意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虽然可能不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其实很多的歌手、演员、词曲作者及电影导演等等,他们自己最喜欢最满意的作品往往都不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也赞同咯蚂蚁的一些建议,你可以在继续仙踪的创作的同时,另开一部新书,借鉴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元素,在保持个人风格和扩大市场受众之间找一条相对中庸的路线,只要能结合得好的话,相信打开局面不是问题。

………【(四)】………

wuyiwu0565发表于2007…12…515:58

当今网文可谓过江之鲤。然鬼雨仙踪从文笔上言可属上层。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把握都堪出一折。本书对文字的驾驭,结构的设计,情节的铺垫,人物的形象都塑造的非常成功,。

像山伯的纯真善良,憨厚淳朴,和在逆境中重塑自己,由胆小偌弱变的坚强不屈的xìng格令人学习,祝英台爱恨分明不为封建思想束缚。冲破道德礼仪的枷锁。不向命运屈服的真xìng情令人佩服。鬼雨大大把自己独特的想象和现实故事相结合后显得惟妙惟肖,使得徇情化蝶不再是悲愤的结尾反而是甜蜜的开始,jīng彩的前奏。通过灭蝗、赠玉蝶、大禹墓等完美的铺垫,让大家对梁祝二人将来的命运和经历燃起了新的希望。将大家从这个传呈千年带有遗憾的爱情故事带进另一个遐想的空间。打破了梁祝化蝶成悲剧的宿命。再次新的佳话。

文章把我国传呈千年的儒家思想和道家丹道理论巧妙的运用到文章中,使读者在欣赏动人故事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读者对我国的悠久文化的了解。即丰富了大家平时的知识又让大家学习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可谓是受益良多。而且书中新颖的儒家思想还可激发现代青年的道德品行,作者在塑造山伯阳魂和贤德的形象同时何尝不是以山伯为引子对现代青年竖立一个诚信待人完善自己的榜样?来引导那些迷茫失意逃避现实的社会青年勇于面对重塑自己呢?

此书不象那些只讲情爱杀怒的YY小说那样毫无学习价值。虽然那些小说短时间内可风靡一时但也不过是刹那吐艳昙花一现。过后再也无法激起看第二遍的兴趣和有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

心中有写作梦想的人不少,但敢于把自己心声融会其中把心中梦想和对如今社会青年的期望通过小说表达给大家的太少了。这样的作者就值得大家尊敬和反思!文笔只是表达的手段,见仁见智。其实不管什么样的表达,只要作者在用自己的心去言语,就会跳动着灵魂的脉搏。尼采说:“一切文字,吾爱以血书者。”

—————————————————————————————

'苦难流亡者'发表于2007…9…2517:11:01|

拙者十分喜欢鬼雨先生的仙踪,更胜喜欢先生的道缘。仙踪一气读完,颇有徜徉其间,几不yù出之感。好书也使人沉醉,感谢先生的创作,并祝先生全家幸福安康。

梁山伯这个人物拙者很喜欢,然山伯虽手无缚鸡力,确有悲天悯人之怀。灭蝗之际,一句“天若降灾,有本县一力承担”虽然文弱,却也决绝。背负5万人的罪孽,复来一次,初衷不改,此非常人所能为,负尽天下之罪,何等气魄,何其慈悲。更喜欢山伯那种逢善不欺,遇恶不怕的品德,以及对英台的专一。唯憾此人的xìng格太过完美,已经不是凡人了。

更令拙者喜欢的是文中出现的配角,他们可都是历史上的大人物。每每出现一个都让拙者会心一笑。可说先生才学博古通今,更辅以人物注解,也增加了拙者的学识。只是既然出现了历史人物,言行当复合其人生前,尾生的痴情信义可见,许褚的憨傻忠诚不足,曹cāo的凶狠可见一般,崔琰的正直却犹如管中窥豹了。只是读到那些熟悉的名字总是教人快乐啊。

读书若品茗,行文若栽茶,缓处文火慢理,急处沸煮三江。

随手涂鸦,原也是些无责任感言。再次谢谢先生。

——————————————————————

'洞庭波'发表于2007…11…2210:53:11|

好久没写书评了。没写,不代表说没有看。除了没法上网以外,每天的6票都是投给了鬼雨仙踪了。

在这里,有点关于魔门的定义还是没有太弄清楚。在道缘儒仙中说道,魔心数就是佛心数的负值。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佛心数是按照别人感激来进行衡量的,那么魔心数就是按照别人憎恨来衡量。白素梅或者是白素贞没有做什么,没有人恨他们,特别是白素贞,基本上是还是不世出的,魔心数怎么会为负值?那白素贞算是魔还是算是道?在道缘儒仙中强调的佛心,在鬼雨仙踪中完全被放弃了。这是一个明智之举。更多的,这本书中讲究的还是神丹多些。只是,前面已经形成的系统,是不是应该从新斟酌一下?

关于孽海花,按照鬼雨先生的说法,白素梅和白素贞将完成一个同一化的过程,那就是说,以后白素梅就是白素贞,白素贞就是白素梅。那么那孽海花应该对于他来说是没有用了。那祝英台既然回到人间,得到的五大奇花的孽海花就应该是与白素贞用来练孽海生尘xìng命相惜的那朵花了。至于天仙子和减字木兰花,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联想。只是,天仙子是一味药,并且,在现实中天仙子的花朵是不怎么好看的,不知道作者将要赋予什么样的含义。减字木兰花,这是一个词牌名,是在木兰花这个词牌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