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财色无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部分(第1页)

办了,今天还来干什么?”

林尚书此时正在办公,一听到了有人喊他,便差人出去看看,到底谁这么无礼,工部虽然不是什么大衙门,好歹也是六部之一,这样大喊大叫,呀太让人窝囊了!

差人马上就回来了,那人一说:“尚书大人,是上次那个三品参将赵晋,他又来了,不知道这次来又是干什么的!”

“哦!那你把它叫进来吧!我倒是对这个人感兴趣!”林尚书道。

那人有些不满的说到:“大人你是怎么啦,我们工部的家底都快要被他们ba光了啊!你还要见他?”

林尚书训斥道:“你知道什么,这些将军,可是要上战场拼命的,当然要一个劲的搬运装备了,那一个将军希望自己的部队在战场上死人啊!”

“可是这个将军也太讨厌了,三天两头就跑我们工部一趟!一进门便大喊大叫,一点礼数都有,当真当我们工部不存在么?”那人说到。

林尚书面色一变,说到:“你这人,话这么多干什么?”

“赵大人,这么急找本馆有什么事情么?”林尚书说到。

“恩!林尚书,你知道我是一个急性子,我前一段时间在工部的库房里面搬运了几十门火炮走,当时太急切了,竟然忘记了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赵晋说到。

“哦?什么重要的事情!”林尚书笑笑说到。

“呵呵,看尚书的样子便知道,下官心里在想些什么啦!”赵晋故意买了一个关子说到。

“呵呵,这个火炮在制造的时候,便是一套,不仅有炮筒,还要有炮弹!”林尚书说到。

“哈哈哈!林尚书果然是此道中人啊,近日赵晋前来,便是来求教的!下官的部队,随时准备开拔南下,这个火炮的事情,拖不得,所以下官冒昧了,吧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赵晋说到:“我希望林尚书能够给下官派一些专jing火炮的专业人员,帮助下官训练一支炮兵部队出来!第二,如果林尚书这里火炮的专家实在是缺乏的话,下官希望在短时间内,能帮助赵晋生产一些炮弹出来!第三,在原有的火炮上面,加上车轮和炮架,如此一来,不仅便于调动,也有利于角度的调整啊!”

林尚书闻言,顿时两眼放光,说到:“不慢将军,这个火炮正式本官的作品了,还没有投入实战当中,所以炮弹的制造的不是很多,另外,要加工这样的炮弹也是十分困难的,不仅需要jing细的工匠,还需要上好的手工作坊,本馆的实验室,可是造不出大规模的炮弹来的!”

赵晋微微有些可惜,说道:“既然这样,林大人,在下的一个亲戚,也在经营一些作坊,手下也经常加工一些jing细的伙计,不如林大人随下官前去考察一番?”

“如此也好!”林尚书有些高兴的说道。毕竟自从火炮创造出来之后,没有人知道他的使用价值,就连皇帝也不相信,这样沉重的铁坨坨可以必得上十万雄兵,加上火炮尚且处于试验阶段,还有一些技术,尚未成熟,火炮的试验,一下子便搁置了下来!今天好不容易遇到了知音,林尚书怎么能不高兴!

赵晋让李代和牛子章先行通报去了,等到赵晋达到的时候,化成已经做好了准备!

“林大人,这样的条件你看可以不?”赵晋问道。

“没有什么问题了!”林大人高兴的说道,这个作坊,简直比他的实验室还要好上一些。

“那么我想先把这些作坊划到林大人的工部,不知道大人以为如何?”赵晋说道。

“甚好!”林尚书也不拒绝,笑笑说到:“有了这样的作坊,本馆可以大规模的制造炮弹了!当然还可以继续的改进火炮!”

“恩!不知道按照大人的预想,这样的作坊能够生产出多少炮弹来?”赵晋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要是成熟的火炮加上重甲骑兵,这样的部队,可谓天下无敌了!

“一天至少在一百枚以上吧!”林尚书道。

“太少了!”赵晋说到:“林大人,下官有个建议,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毫不容易遇到了知音,当然可以说了,说道:“赵大人但说无妨!”

“大人能否将制造火炮的工艺细化,形成生产的流水线,工匠们详细的分工合作,便可以事半功倍了!”赵晋还没有说完,林尚书忽然惊叫一声:“赵大人,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回来之后,又和林尚书商量了一些关于火炮的改进的问题,赵晋前世是特工出生,对于武器的理解,远非古代人能够理解的!

和林尚书商谈一天,林尚书对赵晋的学识简直佩服到了极点,临走的时候,还说道:“赵大人,你放心吧,在你出征之前,我一定会把炮弹交到你的手上!”

得到了火炮的赵晋,别提多么的兴奋了,大有一炮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势!可是在赵晋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有丝丝的疑惑的,纵观火炮发展的历史,渐渐的赵晋觉得,自己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在赵晋以前的世界,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机。公元10世纪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后,这种抛石机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宋代在12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正文 第142章 火炮

得到了火炮的赵晋,别提多么的兴奋了,大有一炮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势!可是在赵晋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有丝丝的疑惑的,纵观火炮发展的历史,渐渐的赵晋觉得,自己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在赵晋以前的世界,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机。公元10世纪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后,这种抛石机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宋代在12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造的青铜铸炮,重6。94公斤,长35。3厘米,炮口直径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追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中国明朝政府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1566)制造的火炮就有数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