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庶女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部分(第1页)

林氏听她这么说,笑道:“登州那边传了信来,因为老爷的关系,登州的祖产全部都收了回来,不但如此,因为你祖父和大伯一只守着登州城直到解封为止,只要登州留守的官员朝廷都下旨奖赏,你爹说过几日怕是就会下旨,你祖父祖母怕是要回登州去了。”

现在家里很多事王承明都会跟林氏说,所以基本上雅容想要知道什么大事,从林氏这里都能知道,不过她对祖父祖母回不回去倒不怎么感兴趣,王家两老以前偏爱长子,如今跟着次子生活,生怕遭了厌弃,一直都只在自己的院子做老太太,轻易不出来讨嫌。

“那大伯父呢?大伯父会得到加封吗?”雅容想起王雅琴,心里有些唏嘘,若不是大伯没有了,她也不会蹉跎至今。

林氏点头,“听老爷的意思好像应该也有,若是这样就好了,以后你大姐姐说亲也能更容易一些。”

雅容点了点头,想着一会儿去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王雅琳,然后又想起旁边院子的事来。

“姨娘,咱们家是不是发财了,这不,连家里的地方都扩大了,觅荷来跟我说,还搬了好多好东西进去摆放呢。”

林氏瞪了她一眼,假意呵斥道:“什么发财了,别瞎说,都是大姑娘了,还不知稳重,还有觅荷也是,也不是小丫头了,不好好做事,跑去看闲话。”

雅容缩了缩脖子,林氏继续道:“说起觅荷,容儿你到底是如何打算的?她跟在你身边也近两年了,当初你受人所托照顾她,可是要照顾到何时?如今她年纪越大,容貌也越出色,偏她又是个丫鬟,姨娘真是有些担心,以后你若是出门,还是少带她出去了,另外你身边的人也都要教起来才是,唉,若是薛嬷嬷在就好了。”

觅荷的容貌确实出众,从带她出来的时候雅容就能看出来,可是沈文暄什么话都没有跟她交代,自己和觅荷也处出了感情,也不想早早的就把觅荷配了人,不过说起来自己身边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信赖的丫鬟。

主要是以前她没怎么放心思在这上面,以前是秋纹管着下面的人,现在是觅荷在管着,两人她都是放心的,所以就犯了懒,看来真的得再提两个丫鬟上来才行,不然到时候没了人用。

旁边院子在刘氏加了工钱的赶工下,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终于完工的,日子一晃就进入七月,天气也一天天热了起来,刘氏又请了绸缎铺子的人来给王家的人做衣裳,做完这一季的衣裳,王家两个老人要带着汪氏回登州去了。

王承明打听到,朝廷的褒奖旨意会在七月底下来,连带着长房去世的大伯也有,所以汪氏会跟着回去,而且会在那边奉养双亲,汪氏要离开,她膝下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自然也要跟着回去。

刚做好衣服,还没送走老太爷和老太太,王家就迎来了两拨人,先到的一拨人是刘氏娘家那边的一个隔房表弟,还带着一个媒人,说是来王家提亲的,雅容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些日子王雅琳就是看见她眼里再不喜,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出言讽刺,为什么刘氏紧锣密鼓的修缮旁边的院子。

媒人能上门说媒,自然是因为两家长辈事先通过气的,所以程序走的很顺利,媒人得了一份厚厚的赏钱,心里乐开了花,不枉她跋山涉水的走一程,果然酬劳不少!(未完待续)

158提亲

除了家里的长辈,谁都没有见到那位媒人和远方表舅,雅容十分好奇刘氏给王雅琳找了什么样的好人家,所以派了豆苗悄悄去打听消息,自己则窝在林氏这里等消息。

林氏看雅容一副抓耳挠腮的猴儿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拿帕子擦了擦她鼻头上的汗珠,打趣道:“你就这么好奇?”

“是啊,也不知道二姐以后要去什么人家,姨娘你知道吗?”

“我知道得也不甚清楚,只知道是你父亲往日的同窗保的媒,应该是上京的人家,肯定差不了。”

原来林氏也不知道,雅容只好专心等豆苗的消息,等了好一会儿豆苗才回来。

“怎么样,怎么样?”雅容迫不及待的拉住豆苗。

豆苗喘了两口粗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才说:“奴婢在门口打听了好久,才听说是什么大理寺卿家的小公子,据说跟咱们二少爷一般大,明年也要下场大比的。”

大理寺卿?雅容细数了一下,应该是官拜三品的大员,这次王雅琳真是要嫁入豪门了,可是按照王家目前的情况来说,应该是够不上这样的权贵之家的,就算是刘家应该也没资格,王承明和刘氏到底是走的谁的路子,居然可以把女儿嫁入这样的人家里去。

可是嫁入这样的人家真的好么?王雅琳以前从没受过闺秀的教导,和上京的人生活环境差距甚大,她独自一个人嫁入上京权贵人家真的好么?

雅容有些不明白王承明是怎么想的,不过也许人家认为嫁入高门,是对女儿最好的安排,这也轮不到她来操心。以后若是王雅琳嫁到上京去,她们有可能就一辈子都见不上几面了。

这边还没送走刘家表舅和媒婆,那边王承宏就来了,还有她的妻子罗氏和已经会走路了的王明显。

他们是来接王家两老的,刘氏将他们一家安排在新修缮的院子里,当日晚上则安排了接风宴,全家人在正厅吃饭。

这两年三房的人都住在罗氏家里。罗氏面上看着倒是十分红润。但是王承宏倒是消瘦了不少,看着还有几分潦倒,王老太太心疼的拉着王承宏的手嘘寒问暖。还有王明显,这个小孙儿从生下来也没在她跟前待过几日,自然是心疼得不行。

好不容易厨房来说可以开饭了,众人才请了老太太去入席。罗氏今天是一来就听到了有人上门提亲的事,饭桌上就开口问了。

“听说家里有人来提亲。二嫂,不知道是给咱们家哪一位姑娘提亲啊?”

“是来给琳儿说亲的。”刘氏显然不想多说,可是罗氏却不消停。

“给二丫头啊,可是咱们家大姑娘都的亲事都还没定下。到先说起二丫头的亲事,这妹妹倒先走到姐姐前头。”

说完也不看汪氏青黑的脸色和罗氏满脸的不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也难怪,二姑娘是咱们二嫂的掌上明珠。外祖家又是上京的大官,这亲事自然人人都操心。”

罗氏还是跟以前,说话不过脑子,一点也不在乎听的人什么感受,不计较的呢说她是没心机,计较的呢就会说她是没脑子。

刘氏忍不下去了,扔了筷子,不客气的说道:“三弟妹这说的是什么话,琴儿如今正在孝中,怎么给她说亲,传出去咱们家的姑娘以后还怎么做人?若是琴儿不能说亲,下面的妹妹们都不能说亲的话,岂不是都要耽误家里的孩子。”

罗氏呵呵一笑,解释般说道:“我也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随便说说,哎呀,咱们赶紧吃饭吧,这锦州的厨子就是比咱们登州的厨子厉害,做的饭菜都比咱们那边精致,爹娘真是好福气。”

反正不管怎么样,有罗氏在,今天在饭要吃得好看来是很难了,就连雅容这种装聋作哑的人都吃不消化,王雅琳和王雅琴更是一吃完饭就说不舒服,然后回自己的院子去了,雅容自然也跟着王雅琳走了。

看王雅琳的脸色,看来这几日的定亲的好心情都没有了,那王雅琴的心情更是可想而知了。

王承宏来的次日,刘氏就打发了表弟和媒婆回上京去,而王承宏则在锦州待了三日,主要是和王承明核对登州的账目,以后登州祖产的庶务就由他来打理。

三天后王承宏启程回登州,带上王家两老和汪氏,浩浩荡荡的两辆马车,还有一些王承明请的护卫,护送他们回登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