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京华风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1页)

穆亚平笑说:“上天说:头年老婆头年孩,头年没有过三年,你担心什么。”晚秋说:“母亲要给我找大夫瞧瞧,说毛病在我。”穆亚平暗忖:也许毛病在我但嘴上说:“瞧瞧也无妨,你要摆正心态,不要着急。”见丈夫如此宽容,晚秋心里舒服不少。

旷野被皑皑白雪所覆盖,一片晶莹的世界。远处的山峦呈现出灰白的颜色,有扑索迷离的感觉。枯草在雪层的压迫下,顽强的挺着瘦弱的身躯,在摇摆和呻吟。近在咫尺、光秃秃的树枝桠,张牙舞爪的怪模样缺乏生气。迎着嗖嗖的北风,三人三骑迤逦而行。

从京城到牡丹峰,200来里地快马早到了,然而天都快黑了,穆亚平、穆禾平和姜森才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由于穆禾平是第一次骑马,穆亚平的骑术也精不哪去,因此他们根本快不起来。性急的姜森时常勒住马儿等一程,惹得马儿哕哕怪叫。

离京前一天,在正阳门外的车行,姜森突击训练穆禾平骑马,一天时间仅仅让穆禾平骑在在马上不至于掉下来,若想骑着马儿快速奔跑,就连经历过“历练”的穆亚平也做不到,更别说穆禾平这只雏了,因此他们的速度可想而知。

离开京城后,穆亚平便送给兄弟一只驳壳枪。穆禾平第一次玩枪,高兴地像个孩子。这一路上,他不时的掏出枪做射击状。要不是保险关着,穆禾平不知浪费多少子弹。此时,他们已经进入山区,两边的山林黑乎乎的,穆禾平这才安稳起来。

进入山区马的速度更慢了,索性没有事穆亚平开始盘算上山以后如何展开军事训练。他琢么现在没有合格的军事教员,自己只好滥竽充数了。好在自己“阅历”丰富,有一定的“军事素质”。毕竟自己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的军事知识,足够这个时代人受用的。

同时他根据这个时代人的鲜明特点,编撰一份准军事教材。这本军事教材,他确实费了一番脑筋。要知道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即便有知识、有文化也大都局限在读写的范围。因此他只能力求做到简单易懂,并且语句通顺、容易上口。穆亚平猜想,这些受训的人,按照他的要求根据军事教材的内容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就相当不容易了。

“穆少爷,你在想什么那?”姜森见他沉默寡言便发问。穆亚平说:“姜兄,我在想上山后,如何展开军事训练。”姜森说:“穆老弟,你写的军事教材我拜读了,相当不错,按照书上写的练就是了,何必自寻烦恼。”

穆亚平说:“那些孩子年龄小,接受新东西也许快一些。可是王德彪手下的人,大字不认识几个,况且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而且大都养成了桀骜不驯性格,训练他们难度不小。”姜森说:“穆少爷,你我接触短短几个月,我发现你年纪轻轻不同凡响,思虑缜密、行事匪夷所思。我自认见多识广,但是根本无法弄懂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穆亚平笑说:“姜兄言过其实了,我不过是比别人想的多一些罢了,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正说着后面突然传来“啪”的一声枪响。二人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只见穆禾平呆傻的望着他们,这小子打开了枪的保险。

见此情景,穆亚平跳下马来说:“兄弟,即然你想学打枪,我让你多打几枪。”穆禾平跳下马说:“大哥,怪不得打不响那,原来是这个东西起作用。”穆亚平接过枪说:“兄弟,这是保险,平时防止枪走火,这是枪栓记住了吗?”

见穆禾平点点头接说:“哪你就打几枪过过瘾吧!”穆禾平闭上眼睛,用手扣动了扳机。随着“啪啪啪……”连续的射击,穆亚平一口气把十二发子弹全部打了出去。然后穆亚平又教他如何换弹夹,就这样穆禾平又打空了一只弹夹的子弹。

在这寒冷漆黑的夜晚,枪声传得很远。在右侧一片树林内,两个身穿翻毛羊皮大衣的家伙,正在警惕的向下面注视着。其中一个家伙说:“妈的疯了,没事在这浪费子弹玩。”另一个家伙说:“大哥,咱们动手吧!”“不行,凭着咱们手里这几杆破**,无疑是找死。你没看他们手里都有家伙。”先说话的人分析着。

“大哥,咱们怎么办?”“你听枪声多脆生,都是新家伙。跟着他们,看他们去哪里。”二人说完悄悄地向前摸去。穆禾平总算过足了枪瘾,三人继续上路。午夜时分,他们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峰脚下,姜森发出暗号,黑暗中闪出两名暗哨。

姜森和暗哨说了几句话,并嘱咐他们提高警惕。接着三人牵着马向山峰走去,穿过浓密的树林,拐了几道弯,他们望见了依然闪着篝火的山洞,三人如负释重疲劳顿时袭来。

不久,两个跟踪的家伙,来到山峰脚下。他们老练的查看了马蹄印,两只眼睛瞄向山峰,接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西北方向茫茫的夜色中。

第三十章 军训

距离牡丹峰约50里地,一片峡谷的半山腰上,有几座说不上什么年代的茅草房,孤零零的散落在那里。这些茅草房由于年久失修七扭八歪,显然早已无人居住。这两天茅草房突然有了生气,一伙人马突然来到这里,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此时在一间茅草房里,篝火仍然通明。一个长满络腮胡子的大汉,正在阴沉的想心事。大汉脸上有一道刀疤,使他的面部看起来更加憎狞。大汉脸上布满愁容,不知在盘算什么。此人名叫杨一刀,是这伙马匪的大当家。

让杨一刀闹心的是,最近两个月损失惨重。原因是他们一直活跃在草原边缘地带,靠打劫蒙古牧民为生。前不久他们在洗劫正蓝旗时,意外的被德王的马队包围,三百多人的队伍遭到了重创,只剩下一半人马。接着德王的马队开始对他们穷追猛打,他们只好向南边逃跑,进入山区,由于山区人烟稀少,他们的生存出现了问题。

此时令杨一刀郁闷的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德王手里怎么出现这么多快枪。以前和德王马队打交道,德王若是不仗着人多,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现在居然分成小股骑兵对他们进行围追堵截,显然德王手里有大批快枪后,要对他们斩尽杀绝。

杨一刀正郁闷着,一名小喽啰匆忙跑进来禀告:“报大当家,探路的回来了。”杨一刀眼睛一亮说:“快让他们进来。”少顷,那两个身穿翻毛羊皮大衣的家伙走了进来,其中一位高个的汉子做了一个下蹲的姿势见礼说:“大当家,我们回来了。”

“快说说,路子探的如何?”杨一刀着急问。高个说:“我们两个在金钩屯镇金家大院盘恒了两日,金家大院墙高宅深、易守难攻。而且金家大院有200多名护院,手里都有快枪,若想打金家大院的注意,恐怕不行。不过我们在回来途中发现了新的情况。”

“什么新情况快说!”杨一刀问。矮个的抢答:“大当家是这样,我们在牡丹峰附近,撞见了三个骑马带枪的家伙,而且手里拿的都是新枪。”杨一刀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手里拿的都是新枪?”高个回答:“我们发现其中一个家伙,居然打空了两个弹夹。我估算了一下,是十二响盒子炮,而且枪声很脆肯定是新枪。”

杨一刀闻听立即站了起来说:“他们去了哪里?”高个的继续说:“我们跟踪到牡丹峰上山的路口,发现马蹄印往山上去了,由于情况不明,我俩没有上山。”杨一刀眼珠子转了一圈自言自语说:“这里人烟稀少,三个骑马带枪的家伙上了牡丹峰作何?来人呐!”

不一会儿,一位长着三角眼、瘦高的汉子跑进来说:“大哥,发生了什么事情?”杨一刀说:“二当家,这两名兄弟发现牡丹峰上有一伙人,而且身上有枪,具体干什么的情况不明。你立即带人前往牡丹峰,查明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