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京华风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部分(第1页)

另外,蒋桂爆发战争,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到时候他再站出来收拾残局,那将是何等的壮举,眼光的短视,让冯玉祥错过了一次最好的机会。无形中给蒋介石争取了时间,以至于蒋介石利用军事、政治手段,分化瓦解和各个击破他们,表演了一番高超的才华。

鹿钟麟当然看出了冯玉祥的心思,并对蚌埠相争、渔翁得利也非常赞同。二人又密谋了一阵,鹿钟麟似乎想起什么说:“据报,驻扎在宝鸡的王德彪部,正在大力屯田和兴办工厂,这小子想长期扎根了,莫非此人想占地为王?”

冯玉祥说:“王德彪是在五原投奔的我。当时他投奔我人马就有两千多人,而且兵强马壮。当时在征战陕西、兵出潼关以及鏖战河南时,都表现的非常出色。虽然期间有擅自采取军事行动的嫌疑,但是基本上没有出格。此人谋略平庸,不用担心。”

鹿钟麟说:“我听其他将领说,此人非常有钱,而且和杨虎城走得很近。”冯玉祥说:“孙良诚在我面前时常夸他,我猜测王德彪肯定用钱收买了孙良诚。坦率说,整个西北军,王德彪部最有钱,而且武器装备都是最好的。你要知道,一个师骑兵部队消耗的给养,超过两个陆军师,我百思不得其解,王德彪哪来这么多钱?”

鹿钟麟赞同说:“是呀!其他部队都羡慕他。这小子居然有钱屯田和办工厂,真是人不可貌相。我建议把他调到河南来控制他。”冯玉祥摇摇头说:“如果他向我要军饷、给养怎么办?我拿什么给他?现在是非常时期,尽量避免内讧。毕竟王德彪部是半路投奔我的,应以安抚为主。另外,电令孙连仲部,可以监视他,但是不要擅自采取行动。”

三月初,蒋桂大战一触即发、不可避免。说起新桂系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要从北伐战争开始时谈起。当时,蒋介石率领部队打到长沙时,主动与李宗仁拜把,蒋介石为兄,李宗仁为弟,并放言:“同心一德、生死系之。”蒋介石笼络人心的手段可见一斑。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半时间,兄弟便反目成仇。李宗仁、白崇禧都是广西人,其部队成员也是以广西人为主,故称桂系。说到底矛盾的焦点还是部队编遣问题。北伐战争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都得到扩充,1928年底,全国军队总人数已经达到205万人。

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为了消除异己,并以北伐战争已经结束、减轻财政负担为由,提出裁减军队及编遣方案,其目的就是消弱别人、壮大自己。

这个方案深切的触及了各个军阀的根本利益,这个年头有枪就是草头王,已经俗称定律。不出所料这个方案遭到反对和抵触。于是,蒋介石采用逐个消弱的办法,首先挖第四集团军的墙角。蒋介石开始动手在湖南培植亲信,趁机夺取湖南的地盘。

三月中旬在武汉第四集团军司令部,李宗仁面对众军官气愤说:“蒋介石为了达到削弱我们的目的,已经在湖南动手,以便夺取湖南,现在我们和蒋介石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我已经和冯玉祥达成共识,联合反蒋,届时冯玉祥会策应我们,我决定举兵反蒋。”

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此时驻扎在唐山,他接到李宗仁的电令,随即率领驻扎在北平的第15军李品仙部,驻扎在唐山第20军叶其部,火速挥师南下,增援武汉。李宗仁同时电令位于冀东的四个军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发动进攻。

三月下旬,在南京军事委员会司令部,大战的气氛格外紧张。此时,总司令蒋介石正在聆听何应钦有关军事部署的情况。蒋介石感觉很满意,不住的频频点头。蒋介石问:“参谋长,对敌军内部的工作进行的怎么样,大战在即,我需要准确的答案。”

何应钦禀告:“我已经获悉准确情报,位于北平和唐山的15军和20军,有两个师反水,逼迫白崇禧潜逃。第四集团军位于冀东的四个军也基本上做通了工作,他们决定临阵倒戈。在湖南东部防御的何健部决定投奔我们,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

蒋介石又问:“冯玉祥有什么动向?”何应钦说:“冯玉祥命令部队向武汉靠拢,其意图非常明显。不过韩复渠、石友三部已经明确答复,投奔我们,冯玉祥会始料不及。”蒋介石闻听大喜,他信心满怀走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

蒋介石大声说:“李宗仁、白崇禧等,公然和中央作对,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现在我命令组成三路大军围攻武汉,第一路由朱培德率领,由江西进攻武汉、并在长沙铁路沿线,防止桂军南逃,第二路由刘峙率领,沿鄂皖及长江东侧进攻武汉,第三路由韩复渠担任总指挥,并由平汉路南下夹击武汉,我命令立即展开军事行动”

实际上战争还没有开打,胜负立判,李宗仁和白崇禧已经注定了失败的下场。蒋介石亲自担任讨逆总司令,坐镇指挥向武汉发动进攻。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担任湖南东部防御的何健部,于4月1日临阵倒戈,通电拥蒋脱离桂系,形势发生逆转。

随着担任防守任务的桂系将领,纷纷临阵倒戈,桂军不得不放弃武汉,退守鄂西。短短几天工夫,桂系便分崩离析。此时李宗仁和白崇禧已经退守广西,只能做垂死挣扎。

第九十五章 乱局3

4月5日,蒋军大踏步的进入武汉,形势发生逆转,桂军顿时面临失败的命运。蒋介石命令张发奎、朱绍良、夏斗寅率部追击桂军,同时暗中派人招抚桂军主要将领胡宗泽、陶钧、夏威部,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4月21日,胡、陶、夏同时通电下野出洋,部队接受改编。

五月初,李宗仁东山再起,在梧州组建“护党救国军”讨蒋,并由黄绍竑、白崇禧分两路进攻广东。此时投蒋的何建率部力克桂林,遂以主力协同粤军夹击梧州。6月初,粤、湘军联合攻陷梧州,李宗仁顿时陷入绝境,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5月中旬,蒋介石命令李明瑞、杨腾辉率领两个师的部队南下援粤围攻桂军,白崇禧、黄绍竑率军力战,屡遭败绩,随即战败逃往越南。6月初,李宗仁通电下野,然后与白崇禧逃往香港。不久又潜回广西,以图再起。一场闹剧随即结束。

阎锡山、冯玉祥眼睁睁看着李宗仁和白崇禧,强大的军事集团两个月之内便分崩离析,简直是大跌眼镜,兔死狗烹、唇亡齿寒,他们瞬间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促成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合。因为,桂系的覆灭,蒋介石集团的实力顷刻之间强大起来。

这期间,最令冯玉祥愤恨的是,蒋介石瓦解了韩复渠和石友三部,使其背叛了冯玉祥。5月初,韩复渠和石友三联合发表通电,表示拥护中央政府,公开投奔蒋介石。本来冯玉祥试图利用韩复渠和石友三,借夹击武汉之际,使西北军的势力进入长江流域,这一下子赔了夫人又折兵,韩复渠的背叛开了先河,更加坚定了冯玉祥倒蒋的决心,并使他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冯玉祥此举。最终使西北军事集团走向末路。

韩复渠是冯玉祥手下得力的干将,号称十三太保之一。1910年韩复渠20岁时加入北洋陆军冯玉祥营,辛亥革命跟随冯玉祥发动滦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回到家乡。不久他又投奔冯玉祥,历任秘书、连长、营长、团长、旅长,一路顺利升迁。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韩复渠担任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925年11月,国民军进攻天津,韩复渠率领敢死队首先攻入天津。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冯玉祥委任他为第一师师长并兼任天津警备司令。

1926年冯玉祥兵败退至宁夏时,韩复渠转投晋军商震部,担任晋军13师师长。后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起兵,他又转投冯玉祥,并率部支援陕西,并担任第6路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