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明朝当王爷1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部分(第2页)

第一艘大船上,舱帘儿一掀,一个身着一袭鹅黄色长袍,头戴公子巾的翩翩佳公子走了出来。他面如冠玉、眉清目秀,腰间玉带上丝绦悬系着一枚如意玉佩,随着他的步子微微地晃动着,整个人显得玉树临风、卓尔不群。

船头两侧十多个尖帽青衣、腰悬朴刀地番子见了他出来,立即单膝跪地道:“参见厂督大人!”

这位大人正是如今灸手可热的内厂厂督杨凌,他扩了扩胸,迎面吹来一阵清凉新鲜的风,使他不由神色一振。杨凌摆手叫他们起来,问道:“到了哪里了?”

一个番子上前叉手道:“回厂督大人,前方三十里便到德州十二连城,德州卫指挥使刘大人方才已着军驿通知,刘指挥使已到码头恭迎大人了。”

舱门帘儿一掀,一个身着墨绿衣衫的高挑儿侍女从舱中走了出来,清风一拂,吹得她衣袂飘扬,肩后披风更使她如欲凌风一般。这侍女梳着代表云英未嫁身的双丫髻,腰带扎得小蛮腰儿迎风欲折。胸前轻衫被风吹得紧贴身上,现出优美饱满的酥胸轮廊。

虽然一身侍女装扮,可这女子步履轻盈地走来,那举止步态、气质风情,俨然风华绝代,多少大家闺秀也要自愧不如。

只见她臂弯中挎了一件黑色红边的大氅,走到杨凌身边给他披在肩上,柔声说道:“大人,快到迟暮时分了,风急且凉,不要站在船头,免得生了风寒。”

杨凌扭头瞧了她一眼,高文心自出了京,一路行来自然风光不断,瞧得这从未出过京师的女孩儿喜悦不禁,此时善睐的明眸里还流转着一抹欣然的眼波。

杨凌笑道:“不妨,舱中气闷,下棋又总输给你,出来瞧瞧这优美风光也心旷神怡,只是你穿得单薄了些,还是进舱去吧,我病了还有你来医,若是你病了我可不知如何是好了。”

高文心听了嫣然一笑,只把一双纤手紧了紧披风,却仍跟在他的后面。杨凌望着远处已变成金黄的暮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还有得日子走呢,江南道富甲天下,天下税赋十居六七,三大镇守太监竟然同时被人举报贪墨不未能,偏偏就在我接收税监司一日之后,这分明是司礼监给我出的一个难题,但愿这一去,问题能迎刃而解,否则……江南不定,税监司我如何掌握得住?”

第四卷 杨凌下江南 第123章 听涛剥蟹

杨凌此次出京带了三百名亲卫,全部是亲军营中晓勇善战的士卒,每人配朴刀段匕,三百人再分三队,各配连环弩、段铳和长弓,除非有军队暴动,否则就凭这三百人,谁也休想伤得杨凌一根寒毛。

这时内厂大档头吴杰亲自挑选出来的侍卫,杨凌是内厂的灵魂,上上下下数千人前程系于杨凌一身,吴杰怎敢大意?

若不是杨凌觉得太过兴师动众,吴杰真想给他船上配上一千人马,再架上几门大炮。

三百人用两艘巨舰足以乘在,这第三艘巨舰载运的却是京中豪门运往南方的货物。京师王公贵族多如牛毛,这些大家族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北京城外能有多少土地可以养活他们?这些人家早已暗中从事商业贸易,而且利用家族势力经常搭乘官方的顺风船。

杨凌启行前两日,成国公朱刚的儿子朱贺义和驸马薛桓找上门来请他代搭货物,到了地方自有成国公府在那里的家人接收。成国公帮过杨凌的大忙,所以放心地派了儿子来,料想这点面子杨凌一定能卖给他。

而薛桓自从宁清公主府女官被活活打死后,新任女官有了前车之鉴,对他们夫妻倒是不敢过于刁难,两口子盘问府中奴仆,已知道杨陵偏袒帮助他们,心中对他即使感激,所以搭他的顺风船牟利还在其次,主要却是表达谢意,攀附交情。

杨凌听了自然一口答应,而且手此启发想起他拉拢京中权贵的计划,杨凌便主动向京中的勋臣功卿暗示可以帮他们搭载货物,就连寿宁侯、建昌侯两兄弟都因眼热巨舰南巡一趟可以带来的丰厚利润。厚颜送来五车南方紧缺的北方特产。

杨凌丝毫未作刁难,也全部慨然收下,张家兄弟见他如此不计前嫌。对他颇为感激。杨凌当然自有他的私心在,有越多人地利益和他绑在一起,对他将来的计划便越有助益,这些人还可以因此成为他的保护伞,和这些皇亲国戚、勋臣功卿拉上关系,对他有莫大地好处。

现在御使台的言官们好象集体冬眠了,整天没点儿动静,杨凌却未因此大意,他留了个心眼儿,事先已将此事禀报给了正德天子知道。并坦言自己也输运了一些货物。赚来的钱要拿来给皇上带些南方的稀罕物儿以示心意。

正德哪知杨凌如此“阴险”,听了他这番心意表白,自然十分高兴。杨凌把皇帝拉下水做了走私集团的大头头儿,自己也安下心来,这样就不怕他离京时有人背后捅冷刀子了。

杨凌打着的旗号是初掌税监司,奉旨巡查南直隶。江南道三位大税监贪墨一事朝中大臣知道的并不多,但杨凌已猜度到必定有人通风报信,告知这三位镇守太监,这一去恐怕三个在当地如同土皇上一般的大太监早已蓄势以待,要如何对付他们才妥当。现在对详情一无所知的杨凌心中也毫无头绪。

江南之行比京师的朝争更加复杂,他在那里人地两生,三大太监镇守江南多年,必定耳目众多、实力盘根错节。杨凌没有忘记,一个堂堂公主,是如何被一个小小的女官买通阖府奴仆玩弄于股掌之上。

所以他不敢等到自己到达,让三大太监早已有了准备,是以他派出地密谈早已日夜兼程赶往江南。监视三大镇守太监的行踪了。

高文心站在一旁悄悄的打量着沉思的杨凌,挺直的鼻子,棱角分明的嘴唇,挺拔俊秀的眉毛,比例匀称的身躯,沉思时他的眸中有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深沉,叫人看了就怦然心动。

他有种迥异于同龄人地气质和眼神。可是一想起替他针灸时,杨凌那副窘迫脸红的模样,高文心的唇角不禁绽开了一丝笑意:杨凌的难为情,使她的不自在一扫而空,现在针灸已成了她每日欣赏内厂大都督羞窘表情的传统节目。

三十里水路,以巨舫的航速稍顷即到。杨凌站在船头遥遥已看到了行宫码头,码头上还有几艘小一点的船只正徐徐驶离。沿着码头石阶上行不远,就是一座美伦美焕地行宫。

运河延安每隔一日路程必建一座行宫,供皇帝离开京师往南京巡行时作为宿处,天子出巡,当然不能随随便便找座房子就住下。

但是这一路的行宫虽然耗资不菲,要派遣军队驻守、行宫中有仆役照料,每年光维修用度就极为惊人,可是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除了永乐大帝昔年曾经在这里住过,后来的皇帝全被他自己制订出来显摆天子威严的制度束缚住了,作法自毙,一辈子住在紫禁城中当个金丝雀儿。

人常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但这个王,却没有权利巡幸他的江山。行宫就这么空置着,建了修,修了再修,一置就是百余年。行宫不远处建了几座驿馆,皇家和各地王府、来往的钦差、大臣都利用这里的码头行止,在此停泊歇宿。

杨凌转过身来,高文心见了马上收敛了嘴角地笑意,谦卑地低下了她秀雅如天鹅般的颈子。杨凌眼尖,早瞧见她唇角那抹笑,这位大姑娘以前从来不敢和他谈笑调皮,可是自从让她治病以来,刚刚相识时她那种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眼神儿现在渐渐找不到了。

悲哀啊,好怀念过去的日子,杨凌总觉得她瞧着自己的笑有点儿不同往昔,可是他也无可奈何:女人啊,远之则逊,近之则不恭。整天露出个屁股让人家摸来摸去的,他哪儿还有尊严装大老爷啊。

杨凌暗暗哼了一声,对高文心道:“去,把随身的东西收拾一下,准备下船了”。

“是。老爷!”高文心答应一声,正要转身的功夫,就听砰地一声。船身剧烈地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