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探长生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后宫甄嬛传(第2页)

有了玛丽·威尔逊加入到听众的队伍后,孙伟便不再讲已经成名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而是换成了后世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新童话,这种颇具有新鲜感的童话不仅让王倩和玲玲听得妙趣丛生,也让玛丽·威尔逊沉迷其中。

小女孩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没听几个故事身体困乏,躺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

“童话故事太幼稚了,不如我给你们讲一讲清廷嫔妃之间的故事吧?”孙伟看王倩和玛丽在玲玲睡着之后也听得不太上心,于是便转换了话题问道。

“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吗?”玛丽对满清皇室仅有的了解就是这个统治中国近五十年的老太婆了。

“不是,是雍正皇帝后宫的往事,距今已经一百六七十年了。”孙伟说道。

“阿伟,乱议皇宫秘辛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你可不要乱来!”与不了解中国国情的玛丽不同,王倩虽生在租界,也知道因言获罪的文字狱。

“现在已经不同以往,早在九年前美国人就拿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开过玩笑,说他们已经秘密结婚,并且将要到旅顺港欢度蜜月,光绪皇帝为此暴怒不已,再说我这些故事也只是在咱们三人之间传递,哪里能够传到紫禁城内。”孙伟毫不在意的说道。

“密斯特孙,我可以知道你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玛丽有点兴奋询问道。

“这个故事名叫《后宫甄嬛传》,是以后宫秀女甄嬛的口气描写她怎样从一个普通的秀女一跃成为权倾天下的皇太后的。”孙伟解释道。

孙伟所说的《后宫甄嬛传》自然不是那本由作者真正的写出来的小说,而将故事背景放到雍正时期的电视版,那本虚拟历史背景的小说虽然写的精彩,但在孙伟看来能够将小说契合到已有的历史才是真正的有水平。

理科出身的孙伟其实并没有太高的文学功底,其水准顶多与后世的小白文作者相当,但胜在故事精彩,跌宕起伏,让王倩和玛丽听得如痴如醉,以至于太阳西斜也不自知。

自从孙伟讲述了这个电视版的《后宫甄嬛传》以来,玛丽就成了他病房内的常客,每天都要定时定点来医院听孙伟讲故事,不过在听故事之余她却没有遵从孙伟保密的嘱咐,而是凭记忆和自己的文字加工将故事用英语书写出来传递给她在女校的同学,于是类似于手抄本的英文版《后宫甄嬛传》在租界悄然流行。

玛丽所就读的女校是一所教会专门为旅居远东的欧美女子设置的学校,这种学校在公共租界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在法租界以法语为教学语言,但这样的学校依然招收一部分华人女子入学,于是《后宫甄嬛传》在传递中也经过了她们的手。

随着这些华人学生的介入,英文版的《后宫甄嬛传》又被翻译成了汉语,然后通过亲友同学传递扩散到一个更广阔的圈子,一时间租界内到处都是寻找《后宫甄嬛传》作者的身影,催更之人更是如过江之鲫,也让玛丽这个伪作者赚足了面子。

虽说清政府在租界内已经丧失了应该有的行政权,但并不是表示租界内就没有衙门的探子,这些探子平时只是用来调查隐匿在租界的革命党,但随着《后宫甄嬛传》的热炒,最终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并且将汉字版的《后宫甄嬛传》放到了上海道道台的案台之上。

看到这本满是乾隆时期后宫秘辛的小说,上海道道台第一反应就是大惊失色,这种等同于谋反的小说自然不是他这一个小小的上海道道台能够处理的,于是他立即将这件事上报到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的手中。

不管是两江总督端方,还是江苏巡抚陈启泰,两人在面对这本极尽污蔑之词的书籍也不管独专,赶紧用电报将事情传递到慈禧太后的手中,并且命人用快马将查货的稿子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运送至京师,同时还以官方书面的形式致函公共租界,督促公共租界工部局查禁这种污蔑满清皇室的书籍。

人总是有一种通病,越是禁止的东西越会钩起人的好奇心,满清当局的明令禁止不仅没有止住《后宫甄嬛传》在租界内的传播,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本描写雍正时期后宫秘辛的书籍存在,一时间这本旨在赚少男少女们眼泪的小说突然间成了一种大众读物。

由于此事涉及到洋人,紫禁城内的慈禧太后在没有见到实物书籍之前当真不好做太多的决定,只能严令两江总督与租界当局交涉,禁止书籍的流通,然而紫禁城这种看似严密却又四处漏风的地方自然兜不住消息,不过一天的时间那本描写乾隆后宫秘辛的《后宫甄嬛传》便传遍了整个紫禁城,也让这本书还没见面便大火了一把。

全本的《后宫甄嬛传》是在电报到达之后的四天后送至京师,然后这本书便越过所有政府办事机构直接被送到慈禧太后的手中,绝了所有想要阅读此书人的念想。

慈禧太后的这种想法虽好,但事情的真实情况却往往事与愿违,在书籍刚刚被送进紫禁城的第二天,市面上便开始有《后宫甄嬛传》出售,书籍的售价虽高却购买者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