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未见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破局当找何人(第1页)

望台上,杨寰应承下后,略微寒暄几句,便说要带人往西市善后,随即下了楼。

此时的望台上,只剩下了离西京和副指挥使**星,看到事情尚算圆满的处理了,**星方的心里,才略微安定了几分。

近些天传回的州报,着实让他头疼不已。

“大人,属下已经加派人手了,但是人还是没找到。”**星说道。

离西京眉头微皱,却是没有说话。

两人的目光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又转头望向了玉兰坊。

此时的玉兰坊里已经没了之前的刀光剑影,大批的百姓正挤在巷口道边,探头朝里面瞧着。

韩金的动作很快,巡防兵马司的人马已经控制住了玉兰坊外围,他的参将马休正带着一队人在驱赶着围观的百姓。

执更卫的中郎将赵腾已经派兵在内八门布置了层层阻碍,将它围了个水泄不通。

甚至腾出手来后,还派了队巡营骁骑前来帮着韩金的巡防营驱散人群。

上理院的判事这时正和承安府的捕快们询问着情况,统一着今晚御贼时的口径。

东钦衙门的人正清理着现场,一具具尸首正被从之前激战的各要道中抬出,摆在了货栈外,杨寰正在院中一边观察着,一边说着些什么,只不过脸色却是变得阴晴不定起来。

离西京始终未发一言,收回视线后转身朝着楼下走去。

**星也是没再多说,一路无话。

北镇司是开国皇帝开国之初,担心重蹈前赟覆辙而设立的,用以监察朝中百官及地方豪族的监管机构。

在承微宗时,宦官集团逐渐占据了权力中枢,在大宦官王贤的牵头下,设立了东钦事监衙门,并亲自出任总监正一职。

至此,承平朝不再是只有北镇司有皇权特许,监察百官的权力。

而到了前朝,外戚重新掌权,在皇后和辅相的极力促成下,又设立西藩台府府衙,以此来将特权再分立,想逐渐架空北镇司的监察权。

随着帝王的不再信任,北镇司对于朝堂,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面对前朝的武柳动乱及夺门之变时,北镇司已经无能为力了。

好在新皇登基后,明显注意到了这一点,比起支持过宦官的东钦事监衙门和倒向过士族的西藩台府衙门,相对中立的北镇司似乎更加的忠于皇权。

在新朝初定后,重视起了北镇司,并力排众议,不顾丞相殷仲廷与辅相汪瑞孝的劝禀,也不理会满朝百官的联名上书,重用了在靖国之役中被收监问斩的离西京。

毕竟离西京可是说出过自己只会忠于承平朝廷,而不会忠于谁家天子的,这般大逆不道言语的人。

而他的忤逆行径并非如此,他在武柳变乱中,拒不下达抓捕柳公望的密令。夺门之变中,更是下令封城,拒绝外戚的兵马入城,后被抓进了死牢。

不想还未等他问斩,发动靖国之役的永王李显已经进了京城。

荣登大位的李显大赦天下,从牢里放出了这位曾经反对自己的北镇司指挥使。

重新启用,并赋予了他全部的信任和更多的权力。

而面对重新归于一统的承平朝廷,离西京也就顺理成章的重新执掌了北镇司。

而这也成了百官们时常在私下议论的话题,满朝文武都觉得,皇帝拔出了这把“杀人剑”,是想替自己的子嗣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因为李显还在永王时,为了夺得靖国之役的胜利,

他曾承诺过分封天下来换取其余亲王的支持。

虽然登基后确有部分兑现,不过条件却不如他之前所承诺的那般优渥,而亲王们也都依次就藩,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臣之心,但谁都不知道这些亲王们的心里,究竟作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