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成恶毒嫂子,种田养崽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章 谷风车(第1页)

jfx_

“分离杂质?”

三双疑惑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她。姜婉晴笑了笑,从墙根底下搬出半袋刚打好的麦子,全部倒进了谷风车里。接着她转动手柄,随着一阵呜呜呜的风声,干净的麦子全都从底下的漏斗里洒了出来。而那些杂质和谷壳,则从旁边的小漏斗里跑了出来。不过眨眼的功夫,原本掺杂着杂质和谷壳的小麦,已经变的十分干净了。李果不敢相信的瞪大了眼睛,“嫂嫂,这个工具太神奇了!有了这个,以后我们就不用费力的用筛子一边一边的筛了!”

“嗯,这样可以节省好多时间呢。”

姜婉晴笑着把麦子装进了袋子里。身后,李正青不由得鼓起了掌,“不错,婉晴,你这脑袋里,到底装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装的东西,肯定比那些人的坏心眼更多,不管他们用何种下作的手段来针对我们,我都有法子对付他们!”

姜婉晴信心满满的昂起了头,就等着时机成熟,狠狠的打张氏的脸!过了几日,正是村里人收割麦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背着大大的筛子,顶着烈日到地里去了。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张木匠,他的身后还跟着张林和李清清,两个人看起来如胶似漆。张木匠一见了姜婉晴,立马心虚的让开了路。姜婉晴却笑着走了过去,喊了一声,“张大伯,多日不见,你怎么好似不认识我了一般?”

“婉晴啊……我……”张木匠低着头,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时李清清走上前,看着姜婉晴阴阳怪气的道,“听说这发明独轮车的图纸,是你给张大伯的,说来我倒是要好好谢谢你呢,成全了我和张林哥。”

本以为姜婉晴会生气,可没想到她只是云淡风轻的笑了笑,“没什么,若是这图纸真的能让你与张林百年好合,倒也是我功德一件,只怕……有些人做了亏心事,半夜会睡不着觉呢。”

“你说什么!你这是在诅咒我!”

李清清脸色一沉,愤愤的瞪着她。张木匠本就对姜婉晴心中有愧,赶紧拉开了李清清,和她赔不是,“婉晴啊,地里活儿还多,我们就先走了……”说完,催着张林和李清清离开了。经过一上午的辛苦劳动,麦田终于打完了,接下来就是更加繁琐的筛麦秸环节了。村里人纷纷拿出自家的筛子,捧起一小堆麦子放了进去,艰难的抖了起来。这时,姜婉晴不紧不慢的搬出刚刚发明的谷风车,放在了众人眼前。把一整袋麦子都倒了进去……‘呼呼呼呼’——谷风车开始运作起来。不一会儿一大袋麦子就筛好了,而且比村民纯手工筛的更加干净!这操作直接震惊了全村的人,他们纷纷扔下手里的筛子和爬犁,围了上来。“婉晴,你这是用的什么啊?也太好用了吧!”

“这么多麦子,你这么一会儿功夫就筛完了?!”

“婉晴,你也帮我们家筛一筛吧!”

姜婉晴大方的答应了下来,让他们一个一个排好队,到自己这里筛麦子。最后只有李大伯一家,强要面子活受罪,还在那里苦哈哈的抖筛子。天色渐渐暗了,村里人都喜笑颜开的背着麦子回家去了,姜婉晴收起谷风车,故意拉长声音讽刺起来。“哎,看来我的话要成真了,今晚只怕要有人气的发疯,睡不着觉吧!”

张氏累的直不起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这次谷风车一发明出来,姜婉晴立刻拿着去了县衙。她要申请专利!陈县令一听专利两个字,头上冒出几个问号,“这,什么是专利啊?”

“简单来说,就是这东西,只能我用,旁人要用必须要给我银子。”

姜婉晴解释说。县令想了想,似乎不太情愿的皱起了眉,“姜姑娘,这样一来,那些家里贫苦的人,岂不是就不能使用了?我看,还是全镇推广吧,这样人人都能受惠,也是你的功德。”

姜婉晴心中无语,造福百姓是她的初衷,但她可不想做第二次冤大头!于是她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既然县令大人心怀百姓,不如,你就出钱买下我的专利,如何?”

一听要自己出钱,陈县令自然不愿,“这为何要本县出钱呢?”

李正青背着手走上前,目光淡淡的看着他,“我倒是觉得婉晴的提议很好,若是陈县令出钱买下谷风车的专利,这样百姓也会铭记你的恩德,我也会向军中长官汇报此事,若是陛下知道了,自会嘉奖县令大人的。”

“这个嘛……”陈县令搓着手,左思右想,最后碍于李正青的身份,他只好答应了下来。花了三十两银子买下了谷风车的专利。走出县衙大门的那一刻,姜婉晴别提多痛快了,图纸交给县衙,剩下那些找工匠打造谷风车的事自己就不用操心了。而且她还赚了一笔专利费,又凭着自己的才智在村民那里赢得了一波好感。这可是一箭双雕,何乐不为!只怕李大伯和张氏要气的血压飙升,当场升天了。估摸着李果放学的时辰要到了,二人打算在镇上先逛逛,顺便接李果一起回家。路过一家店铺的时候,看到掌柜的正在张贴告示。铺子转卖。她灵机一动,上前询问道,“掌柜的,这家店铺地理位置这么好,你为何要卖掉呢?”

掌柜的满脸喜气的解释,“我媳妇要生了,我得陪她回娘家,以后就不开店了,怎么,姑娘有兴趣盘下这家铺子吗?”

“那可真是恭喜了。”

姜婉晴笑了笑,转身和李正青商议,“正青,我一直想在镇上买一家铺子,你觉得如何?”

李正青赞同的点点头,“嗯,你的想法我都会支持的,只不过,你买下这铺子,想做什么呢?”

其实姜婉晴还没想好,只是她觉得与其在村里种一辈子地,不如靠自己的手艺赚大钱。也能让三个孩子的生活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