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舌尖上的中国人(第1页)
‘梦幻少女’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可是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现在电视台除了动漫这一块外,也就是综艺刚刚抓起来一点,还有电视剧这么一个大难题在等着他呢。
电视剧的选材上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最好是那种能够短期内拍完的电视剧最好。像是大型古装剧或是那些需要大量外景拍摄的电视剧统统被姜明在脑海中打上一个大大的叉,然后弃之一旁。
现在这种情况的话,恐怕拍摄室内情景喜剧是最好的选择了,不管是《爱情公寓》还是《武林外传》都是有着大量影响效应的电视剧了,但是姜明目前却不想碰这些。虽然中国在国力上立于世界顶尖水平,但是在娱乐产业上却一直是被统治的地步。
如果去大街上做一份调查问卷的话结果肯定会让人很心寒。
“请问你最近看的最多的电视剧是什么呢?”
“最近不是有部韩剧特别火么,男主角真帅,好想未来老公就长那个样子啊!”
“那你最近有看综艺么,如果有的话,其中有中国制作的么?”
“综艺当然要看了,多好笑啊!不过国产综艺的话你要让我想一会。哦,最近不是有个荔枝台在放新综艺么,虽然导演和策划都是韩国人的,但是嘉宾什么的都是中国人,还蛮有新意的。剩下的话,我就没什么印象了。”
姜明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会,就叹了口气。虽然一切都是他的想象,但是网上可是有不少类似的调查问卷存在,随便去看一看都和姜明想象的差不多。
在动漫这一产业上,中国倒是做的不错,近年来不断有着优秀的作品在电视和网络上出现,不至于像之前全是动物在电视上跑来跑去。知道的是在看动画片,不知道的还以为看的是儿童版动物世界呢。
现在有不少人都在喊着中国动漫崛起了,在姜明的眼中这可不是崛起,而是王者归来!
不管是小时候看的《大闹天宫》还是《哪吒闹海》,又或是往后一段时间的《西游记》和《宝莲灯》,再到《大圣归来》,中国的动漫业从来不缺少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也都充满着中国的特色。姜明想要制作的电视剧也想和这些优秀的动漫一样,充满着中国特色。
姜明曾经在穿越前看过一部俄剧,名字叫做《我是如何成为俄罗斯人的》也叫《战斗名族养成记》。
在看这部剧之前,姜明一直以来对俄罗斯的印象恐怕就是伏特加,狗熊,在马路上横穿而过的狗熊以及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俄罗斯人了。这虽然是一部爆笑喜剧,但是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俄罗斯人的形象也在姜明心中不断生着变化。
俄罗斯人不常笑,他们的笑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他们毫无理由的冲着你笑,那就意味着你倒霉了。俄罗斯人捡到你的东西是有权利向你索要一笔金钱作为补偿,而且警察无法处理这件事。送给活人的花只能是奇数,因为偶数的花都是送给死人的。最让姜明记忆深刻的就会俄罗斯的美女了。
其中有一幕姜明记得很深刻,当时让他笑了半天。当男主被男二骗到垃圾箱里面找东西时,被男儿一把推了进去。
路过的大妈:“我终于也等到了美国人来这里捡垃圾的一天了。”
一旁的大爷也是神补刀:“都是经济危机的原因,美国人也不容易啊。”
姜明想要拍摄的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一边记录着中国人的点点滴滴,一边却又能够让人爆笑。在这个世界上不少外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古板守旧,不懂得变通,守财奴,都会功夫,含蓄内敛等。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也在不断地生变化。
中国的男人从许多年前的一家之主到现在的煮夫,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中国女人常把‘随便’挂在嘴边,但是你要真的以为她很好对付,那你就死定了。中国人中会功夫的人很少,如果‘王八拳’也算功夫的话,那就人人都会了。比起中国功夫,很多人却学起了跆拳道、柔道等舶来品,知道了这一点的话,恐怕会让外国人笑掉大牙。因为幅员辽阔,中国人的口味差别很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是主基调。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就算是一样的粽子也有甜咸之分。没有任何一种菜系能够像中国菜这样区别甚大。中国人在聊天时说菜名可以说上半天,要是换成是英国人,那恐怕只能从酱料上找办法了。
“嘿,哥们,我今天吃的鱼薯是蘸的番茄酱,是不是很传统啊。”
“你怎么还会在吃鱼薯的时候蘸番茄酱,我一直都是蘸甜辣酱的,你也该换换口味了,现在甜辣酱才是潮流。”
“你们两个都是异端,不知道沙拉酱才是真理么!”
姜明以前有个英国朋友,还记得第一次问他英国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时,他是什么反应。
“汤姆斯,你们英国有什么好吃的。”
汤姆斯低下头想了想,半天吐出来两个字“鱼薯。”
“没了?”
“没了。”
每位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后,对中国印象最深的都是丰富多彩的美食了。
确定题材后,姜明就开始写大纲了。剧情的男主角是个归国华侨,对于中国的所有印象全部都来自爷爷奶奶的口述。在美国犯了错之后被上司配到了中国来,从此就开始了在中国的定居生活。
一开始因为对一切都很陌生,不断地闹出各种意外,可是却又慢慢被中国的一点一滴所吸引,并且在最后融入进这个大集体之中慢慢的正能量啊。
将大纲写完,姜明就找了几个电视台里的作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们。要姜明自己写个大纲还可以,真要他将这个故事填充起来的话还是饶了他吧,他就不是这块料。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姜明也决定了下来,就叫《舌尖上的中国人》。
没有什么是一顿中餐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两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