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叫丁果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炒栗子(第1页)

回到家之后,我就取来了脸盆,盛了半盆清水,将袋子中的栗子全部倒入其中,去除了坏死的个体。

我让陶桃将栗子清洗干净,而我则是来到了灶台边,准备生火炒栗子。

村里大部分人家依旧保留着灶台这种烹饪工具,相较于煤气灶,这种方法更加的经济,而且柴火焚烧留下的草木灰、木炭还有其他妙用。

村里养猪的人家喜欢种番薯,因为番薯不仅是一种农作物,而且它的茎叶也是一种天然的猪食。他们会将番薯草用铡刀铡碎,混合着猪饲料一起做一锅大乱炖。

而灶台和猪食的联系在哪呢?一般人家养猪都是一头母猪和一头种猪,其他都是些阉割过的小猪。而养了这么多猪,猪食的量自然就大了,所以需要一个大锅才能装的下这么多的猪食,也就是灶台依旧被延用的原因之一。

另外,再回到前文说到的木炭和草木灰,木炭可以用来烤番薯,在母亲烧完饭之后,小孩子就拿着番薯埋进了木炭中,等到吃完饭,几个烤熟的饭后小食就可以“出炭”了!至于草木灰的作用呢?体现在于它的清理作用上,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家禽狗畜随地排放的粪便,都可以用草木灰覆之,然后扫除干净。

当然,灶台对于农村人的实用性还不仅仅只有这些,要想完整的说明,就要从它的构造讲起。

两面靠在墙角,两面露出,一长一短。短的一面是生火口,生火口之外是一个凹槽,用以收集多余的草木灰,而生火口里面,是一个气道,贯穿整个灶台,气道尽头是个直通屋顶的烟囱,用以排放呛人的烟气。

灶台的正上方,挖了两个上宽下窄且连通气道的凹槽,用于放置两口大锅,一个谓之“前锅”,一个谓之“后锅”。前锅靠近生火口一侧的锅底正是柴火燃烧的地方,所以这口锅用于烹饪。而另一口锅则是接触不到火焰,但顺着气道经过的热气会将热量传递给它,所以后锅一般盛的是冷水,做饭的时候就变成了热水,这水不仅可以用来饮用,还可以用来洗澡。可谓是一举多得,老祖宗的智慧还真是让人赞叹。

对了,灶台长的一侧,还凿了两个挺深的洞,位于气道的下方,当然中间是砖头阻隔的。不过虽然阻隔了空气,但不能阻隔热量,所以这条通道里面在生火之后的一个夜里都能够温暖无比,一般人家用来烘干鞋子,而养了猫狗的人家,只需垫一些柔软的稻草,这里便是它们温暖的小巢了!

我用打火机点燃了一把稻草,然后放进生火口,抓来一根茶树枝,折下一些细枝末节架在火上,以便让火烧得更旺些。

随后,慢慢增加茶树枝的粗度和数量,待到有足够多的木炭,也就不必当心熄火了,因为就算熄火,只要加点稻草,用火铳轻轻一吹,就会再次燃起熊熊火焰。

待我生好火的时候,陶桃已经将栗子洗干净送过来了。

“陶桃,你有强迫症么?”

“啊?”

“我看你洗了两遍……”

“嘿嘿,一是为了洗干净点,二是洗栗子挺好玩的!”

“好吧,来,你来看着火,我来炒。”

“好嘞。”

……

炒完栗子,我让陶桃尝了一颗。“味道怎么样?丁大厨手艺不赖吧?”

“恩……好吃,配上盐巴的咸味,比生吃的味道美味了不少!”

“我靠,你应该说,配上我的手艺!”

“哈哈,臭美,炒栗子这么简单,我看看都会了!”

“那你也是偷师我的,开我叫你个好玩的吃法。”

“啥?”

“看着!”我将手中的栗子往上一抛,仰起脖子,张开嘴巴,捕捉着它坠落的轨迹,然后移动身体,让它坠入口中。

我一边嚼着栗子,一边得瑟地炫耀道:“咋样,好玩吧?”

“我试试!”陶桃跃跃欲试,拿起一颗栗子,径直抛向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