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道士轶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 道德经(第2页)

人生看似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其实就是物质的阴阳表现,在世时为阳,死后为阴,阳极生阴,阳至生阳,世间变化无穷,而又遵循着道。

悟道,即是感情自然中事物进行的轨迹,触摸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道,比如风刮过来是有一定的轨迹,而悟道就是去捕捉其中的轨迹,现其规律,某一天你参悟透了风的轨迹和运行规律后,你就成就了其中的一条道了。

术只是道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运用了道的规律,领悟了高深的道后,术才能更加的丰富成长,当领悟了风的运行规律和轨迹后,我们就可以运用风的能力,而运用风的能力就是术。

看来天然呆,对《道德经》的理解,参悟真的是达到一个很深的深度,我们都太肤浅了,都只停留在了文字的表面。

我现在被这本注释后的《道德经》深深的吸引住了,对于悟道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

“常有欲以观其窍,常无欲以观其妙。”人们带着**的目的去观道,有**即有自己的认识、知见去观察道,而人的知见是有限的,观见的只能是自己知识见解的道,而不是本身的道。但一个人如果没有**的去观察道,就没有偏执,没有抵触,只有容纳接受,这才是正直的悟道,道才会融入到观察者的身心或者说是观察者的身心融入到道中,也就是合一,同于道,合于道就是悟道。

悟道其实就是去现自然事物展的规律和运行的轨迹,体悟世间万物,感悟众生心即是也。

道看似玄,其实也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而已,世间处处都是道,只是怎么去参悟,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我现在修行的只能说是小道,而且只是一些肤浅的道,根本就没有融入到真正的道,都是在走别的人路,师门的传承也好,别人的注释也好,那都是别人感悟出来的道,真正修道就得走自己的路。

每个人的见识都是不一样的,领悟出来的道也不是一样的,可借鉴但不可照搬。

现在看了这本《道德经》,我对道的认识又不一样,对悟道的领悟又深了一层,可以说,现在我才知道怎么去悟道了。

当年张三丰为悟太极,世人就认为他当时疯癫,哪知他当时只是一种对道的领悟,疯癫结束后,就立即创造出了太极来,何不是一种悟道的表现。

我沉浸在书中,也不知道外面的天日,如果不是何幻珊叫我吃饭时,我也不知道天已经黑了下来。

看来世人对《道德经》的认识还是不够,很多人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道术,却不知道真正的道术是什么,当年老子留下《道德经》,而骑青牛退隐,说了一番话,“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也不知道有几个能真正懂得了。

当年老祖携《道德经》入青城山,然后开宗传道,传的也是自己领悟的道。

天色已暗,秦胖子这段时间很少回来了,晚饭时就我们三人,了凡是天天吃素的,我也不知道他身体能不能受得了,按他的说法就是出家人不杀生。

可我的理解不一样,杀生也是为了放生,动物有生命,难道植物就没有了么,素菜也就是植物,一样的有自己的生命,再说你不吃怎么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觉得杀生也是为了放生。

但是这话我没有和了凡争论过,我也由得他去了,他不吃就不吃呗。

在晚饭的时候,何幻珊说她考警察的事基本上算是通过了,最近可能就会通知了吧。

我想这也算是好事了,孔力肯定在中间使了不少的力,对于孔力我还是比较认可的,自从那场道场救下他母亲后,就一直把我当恩人一样看待,我有什么事他都尽力的去帮我办,其实我也不需要他这样做,只是希望大家能作为一种好朋友的关系即可,有什么事大家相互照顾帮忙。

何幻珊的事定下来后,我心也放下了,等通知后就告诉他大伯他们吧,我当然是要请孔力他们吃顿饭表示感谢的。

我很想与了凡说一下今天的心情,想打听一下他们的参禅是否与我们悟道一样,但话临到嘴边,我还是没有说出口来,我觉得这种事也算是隐密的,不是很好的朋友或者师徒关系,参禅悟道的事是不可随便讲的。

但可以论道,也就是说说自己所领悟的道,但了凡是和尚不是道士,和他论道也论不到一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