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极乐昏君的欲望游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章 诗人皇帝南唐后主李煜(第1页)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Ω『文学迷WwW.』WenXUEMi.COM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19岁时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

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公元975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公元976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着”,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清沈雄《古今词话》)。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一句“故国不堪回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冀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冀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做起了皇帝。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一《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古流传。

无可奈何花落去。

历经多年的挣扎,一切办法都用尽之后,南唐终于还是灭亡了,李煜终于还是被戴上了李后主这顶帽子,成了赵匡胤的俘虏。

李煜一行人被押到汴京的时间是在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初四。这天,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城楼举行接受献俘的仪式,让李煜等人穿着白色的衣服纱制的帽子到楼下听候领导宣判。

郭守文对李煜的安慰话没有错,李煜的末日并没有在这天到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匡胤的肚量确实够大,另一方面,李煜这么多年来委曲求全,把赵匡胤当老子一样侍候的态度也起了一定作用。所以,当赵匡胤的手下准备像对待南汉皇帝刘鋹一样,当众宣读他的罪状时,赵匡胤说:算了,李煜毕竟还是曾经用过我们大宋朝的年号,至少在形式上是接受了我的领导,所以还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吧。于是给了李煜一个免予起诉的待遇,当场释放(当然不可能放跑了,只是说不追究他的罪行了)。过了几天,又下令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千牛卫是负责保护皇帝、王公贵族的侍卫,李煜是个文化人,赵匡胤封他的这个官,当然是有名无实,也就是想起的时候就叫来陪皇帝玩玩,不可能真让他去当领兵的将军。至于这违命侯,就更加是一种黑色幽默了:你不是不听话吗?我就拿不听话作为你爵位的名字,让你整天带上这顶纸糊的高帽子反省错误。

公元976年十月,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死亡。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宋太宗。赵光义与他的哥哥比起来,表面上更加宽大,实际上却是一个小肚鸡肠、爱玩阴招,甚至可以说卑鄙无耻的小人。

《十国春秋》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赵光义曾经带李煜去崇文院(宋代专门贮藏图书的官署,相当于皇家图书馆)看书。赵光义装模作样地对李煜表示关心:“听说你在江南挺喜欢读书的呀,这里面可有不少图书是你原来的宝贝哟。来到我们这里后你还读点书吗?”这话明显是故意拿刀子去剜滴血的心,让李煜温习亡国的痛苦。当时李煜除了磕头感谢领导关心以外,一句话也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