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极乐昏君的欲望游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章 圆明园戏花的咸丰皇帝(第1页)

由于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处于满清王朝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此时的满清王朝已然千疮百孔,无力回天。文学迷WwW.WenXUEMi.COM所以,咸丰帝没有他祖先乾隆、康熙帝那样有很大的作为。再加上他平??喜爱酒色,而且又有一个聪明勇敢的六弟奕隆,人们对他的继位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以下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几个继位版本。

道光帝生育过八个儿子,但论年龄、资质,能被选为皇储的阿哥。就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隆。由于四阿哥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隆的母亲静妃养育的。平时小哥俩儿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关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隆哪个更有才干继承大统,所以就准备用打猎和召见阿哥来观察、斟酌。选出皇储。

很快,打猎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来到了木兰打猎场。打猎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对四阿哥奕詝说:“阿哥论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兰围场万万不可开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归。若是皇上问起,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正是动物繁育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对他们展开杀戮,岂不是太残忍了吗?”奕詝很信赖杜受田,就牢牢记住了杜受田的话。而六阿哥奕隆的老师却叫奕隆尽力挥,多打猎物。

打猎正式开始了,奕隆是意气风地打起猎,并且满载而归。而奕詝却是一箭不,两手空空。道光帝看到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是吃惊,便问奕詝原因。奕詝就对道光帝说:“皇阿玛,儿臣看到现在正值烟花三月,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生息繁衍。如来佛就以慈悲为怀,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鹰吃。如若这时,儿臣用冰冷的弓箭将他们一网打尽,太过残忍了。这都是佛祖不愿看到的结果。”道光对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满意,认为他有帝王的仁慈,已经宽大的胸襟。慢慢开始对四阿哥奕詝产生好感。

还有一次,道光认为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来,问他们倘若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治理国家?出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对奕詝说:“阿哥论口才是比不过六阿哥的,待会儿皇上问你时,你就嚎啕大哭,说皇上永远不会死去,永远轮不到自己当皇帝!”奕詝记住了这些话。待到道光帝询问两个阿哥如何治理国家之时,奕隆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轮到奕詝讲时,奕詝却泣不成声。抽噎着说:“皇阿玛这是什么话?皇阿玛行善积德,得苍天庇佑,永远也不会死去。哪里轮得上吾辈当上皇帝呢?”

道光毕竟是一个老人,希望儿女孝顺、关心自己。六阿哥奕隆滔滔不绝的回答让反而道光不高兴了。他觉得奕隆对国事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虽然不如奕隆的回答有谋略,有方针,但是却体现了对道光帝的爱。道光帝更加喜欢奕詝了。后来道光帝选择了奕詝。

以上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分析却是站不住脚的。史书上说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储的,那么最晚就是这年去打猎了吧。上面说奕隆满载而归,敢问奕隆这年有多大?这时奕隆才14岁啊。还不具备打猎的能力呢!况且满载而归。还有就是,道光帝问起奕詝原因时,奕詝自己没有打到猎物已经是羞愧不已,还有什么脸面理直气壮地堆皇帝父亲这样说话?说要打猎不对,违背了佛祖的意思。这不是在间接地斥责道光帝举办打猎大会吗?道光帝听后肯定不会高兴,更别说对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后一点,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猎那年。上面说全部的皇子都参加,那时候,最小的皇子才1岁,还不会走路,怎能去打猎呢?

道光经过对奕詝和奕隆长时间的观察以后,现奕隆确实是比奕詝有才华,有谋略,有武力。于是下定决心立六阿哥奕隆为皇太子。由于清朝自雍正帝选立储君以来,就流传着有把已选定的皇太子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习惯。于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内的宫女和太监。自己拿出一张纸,准备写册立储君的“遗诏”了。

这时,有个守门的小太监很聪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运笔的姿势,暗自揣摩道光帝写的是什么字,好从中了解一些眉目。结果,他看见道光帝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拉了一个很长的一竖。便琢磨起哪个阿哥的名字的最后一笔的长长的一竖。结果他想到了“奕隆”。“隆”字最后一笔就是一竖。他兴高采烈,连忙去通报奕隆的生母静妃,好领点儿赏。静妃听后也欢天喜地,给了小太监很多赏。然后到处去和别人炫耀:“我儿子六阿哥奕隆特别有才干,都被皇上立为皇储了。我就要当皇太后了。”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

最终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静妃公之于众,一点皇上的威严也没有。便马上改立了皇储,把写上奕隆名字的遗诏换下来,改写成了奕詝。  其实这个说法很荒谬,由于清代皇室是满族人。所以他们在写一些重要的文件的时候。都既要写满文,又要写汉文。那个小太监怎么知道道光帝写的那一竖是满文中的还是汉文中的。还有,就算静妃得到了音讯,她也不会轻易说出去。因为毕竟她在宫中已经摸爬滚了二十余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锻造了一颗谨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道光虽有着三千佳人,但他最爱的嫔妃却是四阿哥奕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这不免让年轻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气傲,没有搞好与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的父亲嘉庆帝的皇后)的婆媳关系,很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于皇太后的权利,更为了维护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里,孝全成皇后依然有着很高的地位,为奕隆之母静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岁。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对孝全成皇后的爱全部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对奕詝疼爱有加。

奕詝长大后,虽然才华、武功方面不如奕隆,道光也觉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爱太子胤礽一样。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欢的这个阿哥能力强。但是联想到奕詝的母亲,曾经是那么楚楚动人,曾经是那么温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爱奕詝。道光本来就对不能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护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终选择的奕詝。这个说法合乎情理、实际。但至于是不是真假。还有待考究。

奕詝即位时,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咸丰帝即位之初,也有番抱负,有振作之象。甫即位,即求贤才。林则徐、江忠源、李棠阶等相继保举,罢免了穆彰阿、琦善等人职务,文渊阁大学士耆英别降为五品顶戴。这个时期,他的生活也比较勤谨。

道光死前一个月就爆了太平天国大起义,咸丰帝即位后展更为迅,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咸丰帝对起义的态度很明朗,就是坚决镇压。但有两个问题使他头疼:一是太平天国攻城略地,八旗、绿营一败涂地。当太平军从广西向湖南、湖北、江西和南京迅猛进军,清朝的经制兵,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不是对手。领军前去镇压的将领有广西提督向荣、巡抚周天爵、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钦差大臣赛向阿、两江总督徐广缙等等,在太平军面前都不堪一击。钦差大臣6建瀛死于太平军刀下。钦差大臣德兴阿与和春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都连遭摧毁。

二是财政困难。打仗要钱,更何况是大仗?咸丰朝财政出现危机。道光三十年国库只有187万两,由于镇压起义和赈灾原因,到咸丰三年六月,户部存银只有22。7万两,两个月的兵饷都不出来了。

解决第一个问题,咸丰帝听了肃顺和湖广总督吴文熔的话,依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汉人组织勇营来对付。咸丰二年十一月降旨曾国藩在湖南以在籍侍郎办团练,后来扩充为湘军。四年四月,湘军开始进攻太平军。胡林翼远在贵州,咸丰看了吴文熔的奏疏,知道他能吃苦耐劳,畅晓兵事,马上同意吴的要求,令他率领黔勇于咸丰三年十二月到湖北与太平军作战。对于左宗棠,咸丰帝则令他自募一军,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咸丰帝终于依靠他们的湘军改变了形势,抑制住并最后打败了太平天国。

对于第二个问题,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行官票和钱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终于筹措到了1亿7千万两足够的军费镇压农民起义。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咸丰六年起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鸦片战争之后,以英国为的西方列强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侵略利益,在咸丰年间,又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鸦片走私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军于咸丰六年(1856年)攻占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让愚顽不知变通的叶名琛为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结果受了他的骗。叶名琛把英专使额尔金的最后通牒说成是求和。英军占领广州时,他下令组织???练去驱逐训练有素的英军。他以为逮捕巴夏礼等人,夷人必乱,却不知道这是违背国际惯例,只会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