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保媒大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9章 谈判(第1页)

国子监的博士学子们没有能知晓那幅画出自谁手,更不知道其中原委。他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是当今圣上第一次亲自驾临国子监,第一次出题考察这些学子们,尽管对于李世民何时出现在这里连国子监祭酒也无从知晓。

他们从未如此振奋过,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圣上终于肯出题考察他们,便是对他们学业的肯定!而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肯定,则是他们有限视野中最高的荣耀!也许出众者会得到圣上的赏识直接入朝为官,虽然如此是有些功利的色彩,然而这个念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相当多一部分学子的脑海里,并且挥之不去,愈强烈。

而整个国子监,由于重重人为的推波助澜,都显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并且愈演愈烈,有着突破性爆炸的可能。

他们自信满满地回答出这个所谓简单问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据绝对的消息透露,这是当今圣上在考验他们正直敢言的品质。所以他们在这简单至极的问题前踌躇不前地滞留一阵后,纷纷留下自己的答案扬长而去,自以为潇洒无比;实际上也的确有种潇洒才子的意味,只是无论谣言真假,他们先前的犹豫已经暴露出他们心中最为真实的答案,虽然他们“自信”,即便没有那个“准确情报”,最后他们也会这么做!

嗯!自己当然会这么做!

对于此他们事后在自己的脑海里肯定得坚决,因为他们是读圣贤书的士子,他们绝对有这种素质!

可到底如何呢?

有人会看见的,有人会明白的,有人会给予公正判决的!

那些在台下大义凛然的人,总会有人现他们内里的丑陋,总会有人会记住,总会被揭开而暴露出来。无论他们本人如何隐藏,如何辩解,如何的自欺欺人。

可惜这意外之得并非李世民本意,因此那些皇家侍卫们忠实地把这两半的画合并一处,扔在国子监的校场处,任由他们脸红耳赤,任由他们内心各异,任由他们不知所措。

他们不管什么后果,因为这是他们得到的命令;他们满意这个结果,因为他们同样看不起纸上谈兵的这些人;他们嘲笑这个结果,因为他们知道,还有更深的刺激等着这些人,尽管这些人好像已经快要承受不住。

实际上他们并非讨厌读书人,当朝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马周孔颖达虞世南等等,他们同样爱戴,因为他们从未瞧不起他们过,他们从未枉言放肆过,他们从未自视清高过!

便连崇文馆里整天被孔公责备的两位小公主,也只是偶尔捉弄自己兄弟们,而不是那种故作的高高在上!而这些人,怎么比得上?

所以他们撤得爽快,一如似水不留痕迹,留下这些人自己去难堪,自己去猜踱,自己去为自己找理由吧;他们要回去如实禀告着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所有的成绩所有的决断所有的一切,都由陛下定夺……

而这里生出现的百态,孙道无从知晓;不,也许他早已有所预料,尽管他不屑理会,尽管他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插上一脚,尽管他的目的并非在此。

而且李承道也并不在宫外,他躲在崇文殿中,也许是乐得逍遥。然而孙道却是劳累的命,因为他还有任务,所以他现在正在宫外,并非国子监,也并非八卦流言之场所,而是在代国公府上,亦便是后来的卫国公。

今天不用上朝办公,因此李靖正常地待在家中;而闭门谢客成为习惯,因此代国公府朱门紧闭。但是这些怎么可能难倒一心与李靖做交易的商人孙道,无所谓欺君罔上,直接用最方便的办法――借传旨的名义轻而易举地进了代国公府。

当然没有让李靖恭恭敬敬接旨的机会,孙道直接凑过去“圣上秘旨,望代国公换个地方”,如此的理由,孙道站在了李靖的书房之中。

很简单的书房,大唐疆域图,一架兵书,一套桌椅,完毕。

这就是李靖的书房。

很简单的李靖,魁伟的仪表,沉稳厚重,少言寡语,完毕。

这就是孙道的印象。

虽然也去过朝堂几次,不过对于这些大唐的驻国骨肱,孙道记住得很少。秦琼杜如晦程咬金魏征孔颖达,再加上今天的李靖,也只有这些单独见过面的人,孙道才可能花费精力记住他们的脸。

而孙道打量李靖的同时,李靖却并没有打量着孙道,而是在等着孙道那个所谓的圣旨。

“没有圣旨”李靖那颇为恭敬的那姿态,孙道倒也没在意,根本没有半点“自己这是不尊敬名将”的觉悟“只是小子想要见见代国公而已”

“那就修怪老夫无礼了”李靖更是干脆,朝着空无一人的身后将手一挥,犹如指挥着千军万马“来人!把孙公子捆起来,老夫要送他入宫,请陛下治罪!”

“随便你”孙道走过来双手别在身后,一副束手待擒的模样“反正陛下又不会处罚我,今天没有达到目的,那么一次不行大不了再来一次,两次三次,这样下去,我相信代国公终究会与我聊聊的”

“孙公子这是在威胁老夫?”瞬间李靖的护卫已经给孙道捆上绳,李靖却并未下达接下来的指令,就以此姿态与孙道多废话一句。

“哪里”李靖无上将军的威严压来,孙道却是面色不变“小子只是在陈述事实,至于是否相信,那是代国公的事,与小子无关”

“那孙公子要与老夫聊些什么?”挥挥手示意那护卫退下,李靖倒也爽快,只是并没有让他松开孙道手上的绳。

“不能松开?”被捆绑着,孙道委实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虽然不愿意承认,这种难受的感觉,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老夫觉着还是捆着好,这样与孙公子聊完后,老夫就不用费神让人把孙公子再捆起来了,好歹老夫也是大唐的宰相,不可能任由孙公子假传圣旨而故作不知”李靖固执得很,仍是不愿给孙道松绑的同时,还没有放弃把孙道绑到李世民面前的打算。

当然这是官面话,作为宰相李靖算是初唐最为“提倡无为而治”的了,很少开口给出意见不说,在做了宰相刚刚四年便辞去这职务;如此的一位宰相,要孙道怎么相信,他会这般积极忠实地履行指责?只是避免李世民的猜忌罢了,这是他们君臣之间的默契;然这本与孙道无关,不过孙道可以想象得到,一旦自己以这副模样出现在李世民面前,李世民会是有多么的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