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建聊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土豆(第1页)

土豆、玉米、红薯,就是所谓的高产作物了。

这两者虽然都被称为高产作物,但区别很大。玉米的高产,是真·高产,在小麦亩产一百多斤的旱地,它随便种就能种出二百五十斤的亩产,这就叫高产。

但是土豆和红薯的意义不同,它们之所以被称作高产作物,主要是因为它们对旱地的墒情要求不高,非常耐操。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鹿鹤沟虽然缺水,但它烂地多啊!

鹿鹤沟坡地多,土豆刚好适合种在坡地上。改良土豆的出现,能够让鹿鹤沟的耕地面积扩大,只要人手足够,甚至可以翻番。

只是徐文山比较头疼的是土豆的推广。

推广土豆这么件小事,好多有名的君主都搞砸过。比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和德国的菲特列,强制推广土豆却遭到了民众的抵制。法国的路易十六让自己的老婆带土豆花,自己带头种土豆,还派卫兵严加看守土豆苗,装模作样的演了一番戏,才让民众接受土豆这种新作物。

目前对于徐文山来说,最好推广土豆的地方应该就是军营了。

……

上午的训练结束,中午放餐时间。

“这是个啥?”一人盯着自己盘子里的一个黄澄澄、圆不溜丢的东西,大声叫道。

吴义走过来道:“用餐时间不许大呼小叫,条例没学好吗?”

那人赶紧立正,然后道:“班长,这东西是啥啊?”

吴义看了看他的盘子,道:“吃的啊,还用问?”

“知道是吃的,可是这是个啥啊?”

另一人从餐桌前回过头道:“我这里面也有。”

众人一起道:“我们都有。”

“这是个啥啊?”

吴义撇撇嘴,他也不知道,但他不想表现出来,便道:“去问问打饭的不就知道了。”

众士兵跑去问打饭的,打饭的道:“土豆。”

“土豆是什么?”

那打饭的很不耐烦,说:“吃你的不就行了,问这么多干嘛?”

尽管士兵暂时宣告好奇心歇了下去,但后勤那边倒变本加厉了。晚餐又用那种植物,做出了丝状的菜;第二天早上,又在他们碗里放入了那种植物碾成的泥。

终于,李大壮向徐文山汇报训练成果之后,特地问道:“长官,士兵们想知道新出来的那个土豆是什么?”

徐文山心中窃喜,故作镇定道:“土豆就是土豆啊,还有什么?”

“其实……呃,其实他们想问问好不好种,怎么种,他们也想让他们自家里人种一点。”

这回懵逼的换成徐文山了。他没想到,这边的人比欧洲人好搞多了,见着个能吃的就想着种。

实际上他的部队里有很多农民,见到能吃的自然会想着种,作为一个伟大的农耕文明的农夫,应该有这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