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第 31 章(第3页)

其实这也和当前阶段国内短道速滑训练理论不完备有着不小的关系,包括先前开口的那个教练提出的‘训练负荷’,这在国内也属于十多年前才刚在国内被提出的概念。

理论上的不完备以及对南韩训练方式的否定,让教练组下意识地也将‘增强基础训练’和高强度的南韩训练模式划上了等号,以至于没能想起来这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那天的复盘会议之后,国家队的教练组似乎打开了一个新思路,短道速滑队的选手们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基于滑行基础的训练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随着夏训期的推进,短道速滑和花滑这两个项目的训练都有条不紊地推进了下来,而这两个兄弟项目在这一个夏训周期中都不约而同地增强了‘滑行基础’这项训练的重要性。

当然,除了滑行基础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其它的细节变化。

这天,在例行的起跑衔接训练结束后,裴景又一次看到苏凉在常规训练结束后,又开始自己的加练了。

——“苏凉,超出训练返回了,不需要滑行那么多!”

裴景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苏凉的衔接训练时,很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苏凉在这个起跑衔接训练中,会跑出那么多没有必要的距离。

按照裴景他们的训练要求,选手们在起跑线接训练中,需要做到的是,从静止的预备姿势到起跑疾跑再到进入直道滑行,到这儿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运动员所需要做的,是做好从‘预备’到‘起跑疾跑’到‘衔接直道滑行’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和练习,然后反复增强这方面的训练,提升起跑到衔接滑行的流畅程度和速度。

国家队内的其他队员和试训选手都是按着裴景他们的方式进行的,但是苏凉虽然也同样认真地在进行这项训练,可他的训练总会超出裴景他们所要求的距离。

在到达直道最大速度之后,苏凉还会继续在直道末端直接进入弯道滑行,最后还要出个弯,这才算是他的结束。

问他为什么,苏凉就表示他记忆里都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最初带苏凉做这个起跑衔接训练的裴景没在意这么多,听过苏凉解释之后,就跟他说:“我们只需要到衔接直道滑行就行了。”

但是许多回了,苏凉在按照他的要求完成训练之记后,还是会像现在这样,自己加练,把他认为该练的距离给练完。

裴景原本觉得苏凉这孩子实在是有点倔,但是他在一旁看着冰面上苏凉的衔接训练,看着看着,看久了也觉出了点别的味道来。

他之前是一直觉得苏凉的这个训练有点累赘冗余的,在国家队里,起跑衔接训练和入弯出弯训练之前都是当做两项不同的训练在做。

这么做一个是考虑到选手训练中体能的消耗,另外一个则是认为拆分后的训练能够更加细节,从教练角度可以帮助选手抠好细节动作,而且这样单个训练的耗时也少,效率也更好。

可是在看到苏凉这么倔强地每天给自己加练之后,裴景看久了,忽然就一拍脑袋——苏凉的这种训练方式,好处也很不少啊!

毕竟你想想,你在起跑疾跑衔接到直道滑行之后,在正常赛事中可不就得进入弯道滑行阶段了吗?那么进入到弯道滑行阶段,再衔接一个出弯道的训练……这可不就是理所当然?!

确实,苏凉的这种训练方式,全程耗时更长,每一次训练对于选手的体能消耗也更大,教练对于选手的细节观察和记录也要更复杂,但是这种训练方式其实更加符合正常的比赛节奏。

毕竟比赛的时候并不会让你单独只跑入弯和出弯那一段,从直道进入复步弯道滑跑的训练,原本也是国家队这里有些缺失的一个环节。

想到这里,裴景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起来。

“老裴,你盯着我家苏凉这神情是干嘛?”

蒋一波这会儿正有空,路过时看到裴景正盯着在冰面上训练的苏凉,脸色古怪,于是一脸怀疑地靠近了过来。

裴景被蒋一波吓了一跳,没好气地吐槽他:“是是是,你家老大苏凉。不是我说,你家老大老二,一个苏凉一个苏暖,还挺像亲兄弟。就是你这当爹的居然姓蒋,真是格格不入。”

蒋一波翻了个巨大的白眼:“你才格格不入!”

裴景没理会蒋一波,而是摇头叹气道:“我刚刚看着苏凉的训练,是在想,我们的有一些训练项目,恐怕还是有些太僵化了。就比如苏凉在做到这个训练,就是起跑衔接训练,你知道的吧?”

“你家苏凉之前其实跟我解释过,他从前的教练让他这么练,觉得比拆分开训练好,我当时还没想太多,就拿我们拆分训练的优势要说服他。”

“但是刚刚我又在看你家苏凉做完整的起跑技术衔接直道、弯道的训练,突然才想明白,他的这种训练方式其实更符合比赛逻辑和节奏。”

说到这里,裴景感慨了一下:“波儿啊,你说苏凉他之前到底是跟着谁训练的呢?”

这段时间以来,国家队在苏凉身上总结出了不少以往没有的训练方式和细节,除了基础训练这个点和今天裴景刚刚反应过来的这个之外,包括苏凉的混氧训练方式,一些国家队还没有研究过的小肌群训练方式——这些都已经是国家队当前新的训练方向研究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