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人在三国,开局召唤猛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锦囊妙计(第1页)

自从董承来到襄阳以来,每天白日便在襄阳城外游山玩水,拜访名士,晚上便又回到镇南将军刘表的府中赴宴,至今已有五日了。

每次董承来到刘表府中赴宴,宴中刘表与诸文武幕僚,轮番敬酒询问,打听此次董承奉陛下之命来到荆州,有什么目的。

然而面对每次询问时,董承总是笑而不答,若是逼问的急了,董承直接借口自己酒醉,不胜酒力,在宴席中呼呼大睡。

这让刘表和荆州的一众文武幕僚,整天提心吊胆,夜不能寐,如果董承受天子之命前来索要兵马,钱粮,自己奉诏给便是了,如果陛下向自己索要城池。自己亦是有办法应对。

唯独董承此时白日游山玩水,晚上准时前来赴宴,对陛下遣使之命却是只字不提,好似忘了一般。如此引而不发,才正是让刘表感觉如背刺芒,如鲠在喉一般难受。

自从董承在面见刘表之后,跟随刘表回到襄阳城后,便打开自己临走之时,军师交给自己的第二个锦囊。

锦囊之中言明,只让自己每日白天游山玩水,晚上便去刘表的府中赴宴,对于陛下派遣之事却是要只字不提。

董承虽然不明白军师其中的用意,但军师之前的锦囊已经应验。

如今的襄阳城中的士卒百姓,文人墨客皆已知晓,陛下东迁,刘表不但不亲自前来迎接,连使者也不派遣,丝毫不把陛下放在眼里,陛下无奈只能遣自己前来襄阳,可谓是攒足了一顿舆论压力。

虽然自己每天白日在襄阳中游山玩水,倒是逍遥快活,但每日晚上前去刘表的镇南将军府中赴宴时,却是让董承头疼不己。

每每遇到刘表与荆州众文武的逼问,自己都是如坐针毡,避而不答,说实话自己都不清楚陛下交给自己是什么使命,只让自己按军师交给自己的锦囊行事,这让自己怎么回答。

到后面董承自己都是直接摆烂了,谁问自己就借口自己不胜酒力,直接躺着宴席中,呼呼大睡。

“将军,咱们今天还去镇南将军府中吗?”在一旁的亲兵对董承小心翼翼的说道。自从将军每次去刘表的府中,每次回来便是生无可恋的模样,亲兵每次询问之时,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去!怎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今天我在喝它三百杯”。

穰城县衙,自从周仓开城投降以来,刘协便把由黄巾军改编的虎贲军安置在城外驻扎,只安排少数的士卒守城,避免士卒扰民。

虽然说周仓,裴元绍二人统率的黄巾军纪律要好上些许,二将之前占领穰城,便在军中定下规矩,严禁手下士卒打劫城中百姓。毕竟当时二将需要城中百姓的赋税供养军队。

但军营就是军营,长期驻扎在城内,不是长久之计。长期以往难免会与百姓之间引起冲突。自己把军营安排到城外,便可以避免这些冲突,何乐而不为。军营驻扎在城外,城中百姓上街也慢慢的多了些。

至于穰城的县衙,如今已经变成刘协与军师李善长办公的地点。

“军师,今日距离董爱卿,渡江前去襄阳刘表处,已经过去五六天了吧”。

李善长听闻刘协的问话,不禁摸了一下自己那漂亮的胡须说道“陛下,想必如今董将军已经面见到荆州牧刘表,这几日派遣荆州的斥候传来消息,荆州襄阳的士子文人如今都在评击刘景升,占地称雄,不敬陛下,想必董将军定然按照微臣锦囊之中的计策行事”。

听到军师李善长的回到刘协不禁心中激动道:“哦,既如此,想必荆州城中的舆论已经倒向咱们了,军师咱们下一步该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