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人在三国,开局召唤猛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四章 殿中举贤(第1页)

夏天中午的太阳,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有时它自己似乎也感觉到炎热,想躲进云层里寻求阴凉。

但更多的是在那里豪迈地燃烧着,向大地倾泻着过量的光与热。整个大地都像快要燃烧起来了。

午时的宣政殿。

刘协端坐在宣政殿侧面的一座偏殿内,太尉杨彪,道衍和尚姚广孝,默默的站在一旁。

这天也太热了,这个皇帝真是不好当,还不如前世关起门来吹着空调,每天朝九晚五,这么热的天,还穿着朝服,刘协的背后早已经被汗水浸湿。

望向殿中纹丝不动的杨彪与姚广孝,脸上却不见丝毫的汗水,刘协心里不禁暗暗惊奇。

“来人!快给太尉与道衍先生赐座,另外在沏壶清茶来。”刘协望向身旁的小宦官吩咐道。

身旁的小宦官闻言,急忙缓步离去,不多时,便拿来两张软垫,摆在了杨彪与姚广孝的身侧。

杨彪与姚广孝也没有过多的矫情,恭敬的拱了拱手回道:“多谢陛下赐座。”随后便落座下来。

看见杨彪与姚广孝落座,刘协也不兜圈子,随即开门见山说道:“两位爱卿,朕今天任命两位爱卿为应试的主考,与朕一同监考,不知该两位爱卿如何考效聚贤堂中的文人士子呀。”

面对刘协发问,身为文官之首的杨彪,端起手中的清茶,一饮而尽,微微轻笑,开口说道:“陛下,今日殿中应试,不如由臣与道繁衍先生各出一题,陛下也出一题,合并三题,由前来应试的文人士子作答,在交由陛下选其优者录用,不知陛下可好。”

面对杨彪的提议,刘协感到颇为的新奇,略微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后世科举制度的殿试,选其优良者录取为官,虽然说与科举制度还相差甚远,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聚贤,聚贤就是要天下的能人为自己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刘协随即朝着杨彪点了点头,缓缓开口说道:“爱卿此计甚妙,就依爱卿所言,这第一题便交由爱卿出题如何?”

杨彪闻言点了点头,拱手说道:“微臣遵命。”

杨彪的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小宦官缓步走向刘协,低声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聚贤堂的文人士子共计八十七名,现如今已经全部在殿门外等候,陛下此时是否宣见。”

听闻宦官的言语之后,刘协的心中不由的大喜,激动道:“快去将士子们,赶紧给朕请到宣政殿上去。”

身旁的宦官闻言不敢犹豫片刻,急忙迈着碎步走向殿外,将殿外的士子们,统统请到宣政殿中。

不消片刻之间,进入殿内的士子,在宦官的安排下,按照先后进殿的顺序,端坐在早已经准备好的案几前。

刘协与杨彪、姚广孝缓缓从侧殿走向主殿,通过主殿内的屏风望向殿中的文人士子,见士子们都已经落座,随即缓缓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身旁的宦官见状,高呼道:“陛下驾到!”

闻言,殿内的文人士子纷纷震惊,原以为只会是杨太尉主持这次应试,没想到天子陛下居然亲临,殿中的士子纷纷大礼跪拜,山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端坐在宣政殿主位之上,缓缓开口说道:“平身”

“谢陛下…………”

“诸位受聚贤堂的举荐而来,足以证明诸位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士,不容易呀!”

刘协缓缓的站起身,激动的说道:“今天是我大汉朝,第一任殿试,日后的诸位必定会名垂青史的!朕看到满堂的文人士子,高兴呐,真的高兴呐,你们今后将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

“可是高兴之余呢,朕又有些担心,担心什么呀!担心你们日后能不能成为一位干吏!能臣!能不能当一个好官!”

“有些才子,坐而论道在行,吟诗作对更在行,但是如果交给他一个小县治理民生,秉公判案那他就不行了,朕虽然想让你们当官治理百姓,但也想考一考诸位的文韬武略,朕与杨太尉商议,出了三道考题,考考诸位,看看诸位能否胜任!”

“只要是有真才实学,朕不拘一格降人才,立刻录用为官,根据能力大小而定,或治理一县百姓,或留在朝中听用,只要是有真才实学,朕授予九卿之位也不是不行!”

闻言,殿中的文人士子纷纷激动的眼露精光,其中还有不少的寒门士子热泪盈眶,自己寒窗苦读,不就是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今陛下如此求贤若渴,暗暗下定决心,待会儿的考题自己定要全力以赴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