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你要做影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电台(第2页)

“您是?”

“我是艺术家!”

“等会,就您,艺术家?”

“多新鲜,我都艺术家一个礼拜了。”

台下一阵大笑,哗哗的掌声也响了起来。

九点钟的晚场就更热闹了,楼上楼下三百个座位几乎坐满了。

魏良富和熊大维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还不等说话,下面观众先给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十分钟的段子说完,服务生一连抱上来好几个花篮。

魏良富拉着熊大维又回到舞台,再来一段返场,足足又说了一个小时。

等熊大维和魏良富下台回到化妆间,才知道昨天那对说相声的同行以后不会再来了——黄经理把那两人给开了。

春和堂是个小剧场,容不下两组都说相声的,那两人说的还是好几年前的老段子,从来都没变过,顾客们也早腻味了。

市场就是这样,你有本事,你就吃大头的,余下那些普通的,捡剩下的边角料。

算上花篮的打赏,两个人今天一天拿到了六百多块。

晚上回去魏胖子甚至奢侈的买了瓶七十多的好酒,和熊大维好好庆祝一番。

几天之内,熊大维和魏良富在春和堂的名头,也经由顾客们口口相传,慢慢扩散了。

没有网络的时代就是这样,如果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些媒体渠道,任何消息的传播都是很慢的。

春和堂的顾客,都是附近十几公里内的市民,他们会口口相传。

有什么新东西,都是在街头巷尾的闲聊中扩散的。

今天晚场有位顾客,就是听到家人的闲聊,才特意来的一趟春和堂。

杨永亮是在广播电台工作的采编,他本人并不热衷于茶楼。

对相声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

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录节目的时候,旁听过很多相声表演,也和相声演员们聊过天。

传统相声、新派相声和脱口秀都有。

听得多了,欣赏的水平自然也就高了。

家里老人说春和堂新来的两人,相声段子说的不错。

他其实并不相信,这几年,他什么样的相声段子没听过。

见家里人约上几个同好,早早的就直奔茶楼,杨永亮也按捺不住好奇,跟着来到春和堂。

春和堂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他小时候就跟着爷爷来过不少次,对这里的零食、点心记忆深刻。

那时候台上表演的还是传统曲艺,唱黄梅戏,唱昆曲的,还有穿着长衫大褂说相声的。

不过他对舞台上的表演并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唱戏的,咿咿呀呀老半天,甚至听不懂在唱些什么。

长大了之后他就很少再踏入春和堂。

电视机里面唱唱跳跳的小姐姐们,可比茶楼的表演好看多了。

其实不光是杨永亮,年轻人对茶楼都不感兴趣。

中间听说春和堂换了两次主人,后来改成了歌舞、魔术、滑稽剧、相声都有的大杂烩,主要顾客也变成了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