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百万贯(第1页)

明远一行来到崇仁坊,王安石府邸。今日已是冬至,时近傍晚,在宰相门前候见的官员还是很多,车马从府邸门前一直排到巷口之外。

明远与种建中下马,而种师中由王雱亲自牵着,一起迈步下了马车。引来相府门前的一干人等围观。

旁人都认得王雱是相府大衙内,但不知道明远和种家兄弟的身份,于是猜测纷纷。

明远不理会那些议论,只管跟着王雱进门。

他竟还有心思观察,王安石府邸发生了什么变化没有——

没有!王安石的相府依旧是一座朴素到接近寒碜的府邸。前庭依旧是光秃秃的只有两座假山盆景,大半年不见,这盆景上的假山上连青苔都没多出一片来。

他随着王雱进院时,只见一人从院中走出来。来人身材高大,相貌英伟,曾经留给明远很深刻的印象——正是那位,苏轼见到需要举起“便面”,以掩饰自己行藏的朋友,章惇。

“子厚兄已经见过大人了?”

王雱见了章惇便笑着打招呼,看情形两人应是关系很好。

谁知听到这个字号,种建中、种师中和明远全都站住了。

王雱恍然大悟,连连对种明等人说不好意思:“抱歉抱歉,重了令师的字号。”

张载字子厚,章惇也字子厚,两人姓氏同音,表字相同。听到这个名字,明远他们全都得站住。

章惇也立即明白眼前这些都是横渠弟子了。

他一眼扫过,视线在种建中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似是非常欣赏种建中的勃勃英气,对明远这样相貌绝好但半点也不强壮的,章惇似乎没有什么兴趣。

“元泽!今日别过了。来日待我章某人功成回京,再与元泽闲话西南风物。”

与种明等人匆匆见过,章惇立即与王雱告别。

“章兄明日就出发去荆南了吗?”王雱吃惊地问。

“事涉夷人作乱,事不宜迟,我今夜就走!”章惇一声长笑,挥手向王雱作别。

荆南?夷人作乱?

短短只言片语,却传达了很多信息。

明远小声地自言自语:“章子厚……难道已经开始了宋朝版的‘改土归流’了吗?”

种建中在明远身边,闻言一头雾水:改土归流?什么改土归流?

但明远也不解释,种建中再瞪眼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章惇离开,再由王雱将他们带进相府。

王安石膝下有两子两女,如今两女俱已出嫁,次子王旁在外任官。冬至日便只有王安石夫妇与王雱夫妇。

明远一行人终于在书房见到了王安石。

王安石如今五十来岁,身材不高,脸庞也颇为消瘦,两鬓一片繁霜,可见这位宰相在任上当得也很辛苦。

这位名动天下的重臣宰相,此刻穿着家常的圆领道袍,面上没有过多的表情,接受了明远等人小辈的礼节。他只是在听见种建中自报家门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眼神在明远面上停留了片刻,最后在种师中那里,眼里终于流露出了一点点温柔笑意。

相较之下,王家的大衙内在为人处世之上比乃父强得太多了。他笑着向几位朋友致欢迎词,热情招呼几人入席,并请众位不要拘束。

王安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立即吩咐摆饭。

王家这顿冬至饺子显然是一早就准备好了,王安石一声令下,就全送了上来。

面对热气腾腾的一桌家宴,明远直接傻眼——

只见王家的家宴非常简单,只有一样主食:就是羊肉饺子,当然,这时人们将之称为“馄饨”。

每个人面前都是一盘馄饨,饭桌中间,还有一大盘馄饨。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些冬菜。

汴京一带气候寒冷,到了冬季便没有蔬菜。各家各户的冬菜都是立冬时预先储的。

像明远的长庆楼,便自有渠道,去一些地气较暖的村落,或是有温泉的地方,采购一些冬日自种的新鲜蔬菜,比如韭黄、生菜、兰芽、勃荷之类1。但王安石家看起来全不是这样,宰相家的冬菜,都是经过腌渍处理,做成了泡菜。

除去这些开胃解腻的小泡菜,桌上就只有佐料,醋、姜丝、芥辣之类。

席上也没有酒。

王安石待饭桌上的东西上齐,只淡淡地说了一声:“请用!”

于是,王雱带头,种建中与种师中跟上,明远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到了埋头大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