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九零年代独生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第 66 章(第2页)

电子厂周末也没有假,苏爱国让门卫帮忙叫人,两人一块来了。

苏爱红看到弟弟,面露惊喜。

苏爱国问她在厂里过得怎么样?住在哪儿?有没有人过来检查?

苏爱红一一回答了,“这边有集体宿舍,十人一间。有一回治安队过来检查盲流,我们就躲在电子厂后头的林子里,蹲了半夜,等人走了,我们又回去了。工作还行,不怎么累。”

苏爱国再三叮嘱她们千万别被抓住。就拿前几天来说,他有个同事去商业街闲逛,因为说的一口乡音,被执法人员扣住,让他拿三证(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那同事只带了身份证。但是没用,所以直接将人带到收容所。

那个地方昏天黑地,同事听了一晚上的鬼哭狼嚎,幸好刘厂长拿证件把他捞出来,才没挨打。要是晚了一点,谁知会发生什么事。

苏爱红和徐亚红说话口音重,一听就是农村出来的。所以平时不要出去,免得被逮到。

苏爱红和徐亚红自然知道事情严重,连连答应。

苏爱国又问她们平时工作多少小时?

苏爱红觉得现在的日子很有奔头,充满干劲,“厂里是多劳多得,最低是12小时,想多挣钱可以加班。我干了15个小时。闲着也是闲着,这边人生地不熟的,我又没有暂住证,不敢往外跑。所以我就多加班。”

苏爱国叹了口气,他姐这是拿身体在熬啊,他看向一旁的徐亚红。

徐亚红年纪小,她没有苏爱红能吃苦,只上12个小时的班,下班后洗漱完,看会儿杂志,也就睡着了。

来之前她满怀期待,以为来了鹏城可以捡金子,可真正工作她才发现,打工是真的累。如果偷懒,车间小组长眼睛像刀子一样甩过来。

她有好几回被逮住,吓得眼泪都出来了,夜里还做了噩梦。

但是这些事不好跟苏爱国说。她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强笑着说,“还成。”

苏以沫见她笑得勉强,猜到她应该是体会到生活不易,于是就问她,“你要不要回去再学习?徐姐姐年纪还这么小,复读一年,兴许就能考上呢?”

现在的中考还是可以复读的。农村人想要跨越阶级最有效的办法是读书。虽然三十年后,有小镇做题家这个词,但是身为农村人,没有人脉,没有父母帮衬,除了高考,没有任何途径往上爬。

上辈子的她高考被顶替,工作后选择上夜校提升自己。但是那时候她许多知识都忘了,真的不如高中时学得快。

徐亚红看着她明亮的眼睛,愣了愣,随即苦笑着摇头,“我爸不会同意的。”

苏爱国叹了口气,村长家条件是不错,但也比不上鹏城。尤其一个月能有两三百的工资,他们怎么可能同意。苏爱国岔开话题,把电子厂有辐射以及它的危害事说了。

苏爱红和徐亚红张了

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能化为深深的叹息。

苏爱国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你们领到工资先办暂住证,到时候找工作会比较容易。报纸上经常会有招工启示,不过一般要的都是有暂住证或本地人。”

工厂招盲流压根不会登报纸,直接去火车站喊一嗓子,分分钟有人送一卡车过来。

苏爱红和徐亚红眼睛一亮,表示会看报纸。

几人说了半个小时,厂里传来铃声。听到这声音,两人也顾不上聊天,忙挥手告别。

苏爱国牵着女儿的手往回走,叹了口气,“也不知是好还是坏。”

姐姐眼底一片乌青,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是经常熬夜的结果。可她半点不喊累。让他有点头疼。

苏以沫也不知该如何劝,“等姑姑挣到钱,她自己就会换工作的。”

苏爱国也没有别的办法,都是穷闹的,“但愿吧。”

转眼过去一周,苏以沫和邓舒月一块上学,邓舒月转告她妈妈的话,“我妈让我跟你说,电子厂的宋倩楠找你妈。让她去一趟。”

苏以沫点头,将这事告诉了妈妈。

张招娣最近忙得焦头烂额,福田区的事情全部交由张语负责。但是宋倩楠的事跟盒饭没关系。她想了想还是抽了半天时间去一趟。

中午,苏以沫回家吃饭,看见爸妈都在,两人似乎在讨论什么,妈妈眉飞色舞的。

张招娣见女儿回来,招呼她过来吃饭。

苏以沫一问才知,电子厂马上要招工了。

之前张招娣特地跟宋倩楠商量,由她帮忙招工。好处费30,宋倩楠跟主管分账。他们还剩下20。赚的就是这差价。

“我跟她说了,一周之内就帮忙联系人。你赶紧打电话给村长,让他帮忙招人。年龄最好不要太小的,最低也得16。身体太差,万一真熬坏了,咱们心里也不好受。挑强壮些的姑娘,已婚未婚都行,300人。”

苏爱国心里也是激荡不已,一口答应,“没问题。我来安排。”

别看村民们在老家偏安一隅,不喜欢冒险。再加上外头的治安很差,路匪横行。但是有人帮他们打通关系,只需要坐上火车,他们还是愿意出门闯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