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唐,签到九五至尊,我的身份竟被李二曝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老黄啊老黄你总算开窍了(第1页)

第六章:老黄啊老黄,你总算开窍了在李现话音刚落的那一瞬间,李世民瞳孔就忍不住收缩了一下。对哈,他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关节点!之前李世民脑海里一直转悠的是“取暖取暖。”

反倒忽略了推行炼制煤藕,不仅仅能够让百姓可以免受寒冬之苦,还是利国利民的功业之事。只要这条产业搭建起来,那将会成为席卷全天下的巨头型产业。是问天下谁人一日不吃饭?谁人冬日不取暖?在经历一定时间之后,就会成为和采盐业并驾齐驱甚至犹有过之的霸主。依靠制作煤藕而诞生的其他各行各业,也都将插上翅膀腾飞。这对国家而言可是一件大好事。虽然大唐的国之根本依旧是农业,但以李世民的眼界,当然知道少不了商贸的往来。国家富有,方为一切强盛之根本。因此李世民心中本来摇摆不定的天平,已经开始逐渐往李现这边倾斜了。只是思来想去之下,还是有一点没搞懂。“小子,既然如此的话,那我们奏请陛下,染发朝廷直接派官员和你商谈不就可以了,你为何又说天子会用私人名义与你合作?”

李现换了个座位,坐到李世民右手边来。然后一脸神神秘秘的,凑过来小声说道:“因为天子也缺钱用!”

听着李现神神叨叨,且充满肯定意味的这句话。李世民忍不住心中一跳。凑!深藏的小秘密被人发现了。他还真就缺钱花,而且缺得厉害。自从拨款修建大明宫之后,他现在每天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虽然不至于吃不起喝不起,但日常开销还真有点紧巴巴的味道在里面。最起码李世民前些日子已经下令,将皇宫中一些不常用的宫殿,进行封门锁闭。并且大部分白天比较光亮的宫殿,取消长明烛火。连这些细枝末节都统统派上了用场,可见李世民确实开始省钱了。主要是最近两年光景不好,而且自打开始修建大明宫,就被魏征盯住了酷音,丝毫不得擅自动用,李世民陛下,苦钱久已。不过眼珠子转了转之后,李世民还是用将信将疑的语气反问道:“我大唐如此富庶,大唐天子更是坐拥天下,拥有无数的世间财富。”

“小子,你说当今天子还缺钱花,是不是有些说的太过了?”

李现“嘁”了一声。“我就说你不懂吧,我大唐的确富有,但那钱是朝廷的钱,是藏在国库里的钱。”

“这些钱大部分时候都用之于赈灾,以及全国各地的各类设施和工程,外加上其他官员开支等事项。”

“天子有他专属的钱库,叫内帑,内帑当中有多少钱,才是皇帝真正可以调用的财富。”

李世民一边点头,一边暗自惊叹于李现对这些皇家体制的了解。不过李世民他现在已经习惯了,这小子从初次见面开始,就一直是这般神乎其神。似乎整个偌大的大唐帝国,从上到下边边角角,就没有李现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这孩子,要不是记不得几年前的事情,说不定真的是我那苦命的儿啊……李世民一边听李现在说,一边看着李现象自己的儿子李显。“而整座皇宫就相当于一个家族,更像是一个大宅子。”

“天子就是宅子的主人,同时也是整个宅子的支撑者。”

“后宫嫔妃日常开销,宫殿的打理维护,宦官和宫女的开支以及赏钱,蜡烛灯笼等常用消耗。”

“甚至天热还有防暑钱,天冷还有避寒钱。”

“这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开销,天子一旦大手大脚一些,就会略显不够用。”

说到这儿,李世民就忍不住扶了扶额头。我去,说到了自己的伤心处。这一次修建大明宫,就算是大手大脚了一次,私房钱可不就不够用了吗?李世民忍不住有些语气急促的说道:“照你这么说的话,天子过得确实有些紧张了,那一般来说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李现耸了耸肩膀,随后摊了摊手。“法子无非就几个,要么加大从国库支取的数目,要么就是开源!”

“但当今天子是圣明之君,更加强调勤俭持家,在当初登基之时,就已经明确规定好了,皇室每年从国库支取的钱财数目。”

“倘若让天子贸然之间扩大这个数字的话,虽说也能办到,但会严重影响他的天子形象。”

“因此这一条,想必当今圣上是绝对不会取用的。”

李世民沉吟半晌,对于这一条的分析,那是毋庸置疑的。他不可能开口问国库多要钱,除非他穷的连饭都吃不起。要不然一个有损皇帝形象,另一个还可能导致朝中官员对此议论纷纷。到时候什么御史大夫,什么言官谏官,估计奏折要像雪片一样飞到他桌上。不说别的,光魏征这个直牛脾气,那都要第一时间冲到他这跟他理论。李世民对这一点是头痛万分的,因此他轻易不会越过这条线。“那这么说的话,只剩下开源一条路可走了!”

李现“嗯”了一声。“倘若天子能够拥有赚钱的路子,那他的内帑之中将不会再缺钱花,皇帝能够随意放开手,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要天子能够自己赚钱,不用借助朝廷的手,也不需要户部等部门从旁进行辅助。”

“甚至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还可以主动下调国库每年支取给皇家所用的数目。”

“更夸张一点的,万一国库紧缺,钱财告急,天子自己还能从腰包里掏出钱来补贴朝廷。”

“你说这样的天子,是不是极其自由,极其有威信力。”

“一言不合就拿钱砸,一点钱不够就多拿点钱,想要什么就自己掏钱买,朝廷困难还主动掏钱资助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