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楚第一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5章 讨价还价(第1页)

第165章讨价还价高长林看完从幽河县拿过来的信,久久不语。幽河县确实出事了,但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县里百姓不堪土匪骚扰,于是在县令陈知山的强烈要求下,州衙同意借调一千黔州军,并且在陈大人的机智部署下,一千黔州军,成功剿灭了九峰山两千土匪,还黔州地界百姓一个交代。可是。。。由于县令陈知山坚持待在一线,结果意外导致受伤,而且损失也很惨重。这还真是祸不单行啊!哪怕陈知山名声大噪,但高长林也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可是,皇上和老友都吩咐过,这陈知山将来有大用,让他务必上点心,该帮助、能帮助的时候,就要出手帮助一下。结果这才多久,陈知山就出事了,这要是传出去,不说皇上和老友的责怪,单单是这面子上,他就过不去呀。不过还好,就是受了重伤,没有缺胳膊少腿,修养几个月就好了,要出事死了,那才叫一个麻烦事。至于底下那些要求,要钱要物都行,只要人没事就行了。冯启还是脸皮薄,没敢写要什么,只说了一句“损失惨重,缺钱缺物,往府衙斟酌补助”。多含蓄的一句话啊,把高长林都给整懵了。什么要求都不写明,这就是最大的要求!写这封公文的人,绝对是个高手啊。官吏见高长林看着信愁眉不展,不用想也知道出大麻烦了,便小心翼翼问道:“大人,是不是发生了什么难事啊?”

高长林叹了口气,闷闷不乐道:“幽河县的信,你也看一下,替本官想想办法。”

官吏恭恭敬敬接过信,迅速看了起来。“大人,这九峰山土匪下官也早有耳闻,在黔州一袋作恶多端,再加上九峰山地幅辽阔,黔州州衙屡次出兵,都未能剿灭,反而壮其声势,没想到,竟然被幽河县县令给剿灭了。”

高长林惊讶道:“如此说来,这陈知山做的事,倒也是大功一件啊,不过在这次剿匪中,他们损失惨重,现在正向本官要东西呢。”

官吏道:“州衙花了这么多年,都未能剿灭土匪,而陈知山不过是个县令,他剿灭连州衙都灭不了的土匪,损失惨重也很正常,下官觉得,就算是给奖励也合情合理。”

高长林道:“本官就是烦这个啊,这公文上说损失惨重,然后想要钱和东西,但是他又不说要什么,那本官怎么知道他们要多少?”

官吏想了想说道:“大人,幽河县派来的信使还在外面,要想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还不简单吗,直接将这信使请进来问问不就行了。”

高长林惊讶道:“信使还在啊,那还等什么,快请他进来。”

“好!”

官吏说完,很快就带着一个中年人进来,他一进门就拱手道:“下官幽河县主簿葛回,见过知府大人。”

没错,经过幽河县衙商量决定,那个能说会道,并且脸皮极厚的人就是葛回。于是他就成了送信的人,而且在出发之前,陈知山还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说实话,反正就是要多惨就要说多惨,只要别太夸张,那能要到的好处就越多。葛回可是深谙官场之道,知道陈知山说的是实话,所以他也是这么想的。高长林点点头,问道:“说说吧,这次剿匪,你们幽河县什么情况?”

葛回抽了一下鼻子,摆出个见者伤心的表情,然后才开始倒苦水。“知府大人,您是不知道啊,九峰山的土匪凶残无比,人数加起来有两千多人,各个都膘肥体壮,而我们这边,也就一千人出头。”

“陈大人为了稳定军心,哪怕是在攻打土匪山寨的时候,也不敢退下,而是坚持在第一线,结果那些狡猾的土匪居然用陷阱陷害陈大人。”

“要不是陈大人福大命大保住一条命,恐怕现在他就…呜呜呜…”葛回说着,眼里都流出了眼泪,然后他还像模像样的摸着眼眶。高长林叹了口气,都开始为那个素未谋面的县令感到悲哀。算了,反正有皇上的圣旨在先,这次陈知山又立下功劳,就借机奖励他一下吧。“公文上说,幽河县缺钱缺物,那具体缺什么,你和本官说清楚。”

葛回再次回想了一下陈知山的交代。葛主簿啊,谈判这个东西是由远及近,你先扯点不能实现的,拉高他们的心里防线,然后再将自己的要求说出来。他们在心里一比对,就会发现你的要求比较容易实现,这样谈判不就成功了?葛回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于是当即开口道:“知府大人,我们陆大人说,幽河县一穷二白,再加上这次剿匪耗需太大,这会儿什么都缺,其中最缺的就是…额…缺人了。”

葛回想了半天,最终就说出了这个要求。陈大人的要求是钱和武器,这两样东西对府衙而言,还是挺简单的,问题就是在数量上。给一百两是给,一千两也是给,要是没点心理压力的话,府衙最多也就给两三万两银子,然后再随便给点武器,就直接打发了。所以才要讨价还价,让府衙多给一些东西。“缺人?”

高长林挑了挑眉,这个忙,他也很难帮啊。越州有几十万百姓不假,但是他总不能把越州的百姓给赶到幽河县去吧?“大人,前几个月天降大雨,河州等地被洪水淹没,百姓居无定所,也没有粮食,府衙拨了一些救济粮,可还是有很多灾民吃不饱饭和没地方住,照下官说,那为何不把那些灾民给送到幽河县去呢?”

原本葛回就是随口一提,然后提高自己的筹码。结果没想到,高长林还真在认真思考!葛回顿时傻眼了,这不是在商量筹码吗,你们咋商量起来了?高长林眼睛一亮,对啊,河州那边被大水淹没,近大半的民房被淹,数万百姓都没地方住。府衙又给钱又给粮,但是数万百姓的空缺,岂是一下子就能填补的,现在还有近万人在受尽磨难。幽河县不是想要人吗,那就给他们!把灾民送到幽河县,这样既解决了灾民的问题,又满足了幽河县的要求。一举两得!高长林越想越觉得可行,同时还在心里为自己点了个赞。于是,他就对葛回道:“幽河县这次遭受这么大的动乱,本官深感痛惜,同时幽河县县令陈知山立下大功,理应嘉奖。”

“这样吧,本官这次拨给幽河县两万两银子,一千把武器,还有一批百姓,你就带回去建设幽河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