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楚第一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 在青楼举办诗会(第1页)

第177章在青楼举办诗会大楚也经过了唐诗宋词的发展,所以除了幽河县之外,其他地方的文学十分发达。像那些人多发达的县城,逢年过节就会举办诗会,美名其曰共同交流,促进感情。实际上,就是互相炫耀,相互攀比,大家都是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恨不得把所有人都给比下去。幽河县因为太穷,所以从未有这些事情。不过现在,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文人体制,就必须要学习其他地方那一套。古往今来,诗会举办的规模越大,那就越有机会名垂千古。就像王勃的那首《滕王阁序》,就是在宴会上完成的,虽然是即兴创作,但也是文采斐然,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年轻王勃意气风发的潇洒和才情。而纵观历史上下,最有名的诗词大会莫过于“曲水流觞”,王羲之一篇《兰亭集序》让兰亭闻名全国,也让曲水流觞这一形式为人们所熟知。反正,能在一个诗会上写出广为流传的诗词来,那绝对能在附近的文人圈子里得到尊重和礼遇。所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种诗会层出不尽,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才子佳人,佳人易得,才子难寻啊!男人喜欢美女,而美女同样喜欢男人,特别是有才华的男人,就更加有市场了。第二天,陈知山就带着王庄到了怡红院附近。这怡红院不愧是幽河县最大的青楼,哪怕是过年期间,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上青楼虽然不道德,但并不违法,特别是对于文人雅士来说,在青楼吟诗作对好像特别有灵感,所以他们要举行宴会的话,基本上都会在青楼举行。在向靖等文人的召集下,还来了许多黔州文人。当陈知山赶到怡红院时,外面围满了人,幽河县的百姓都很关注这幽河县的第一次诗会。努力挤过人群,陈知山将请柬交给守在门口的一个小厮。不过小厮根本就没看请柬,而是恭恭敬敬道:“大人,您来怡红院哪里需要请柬啊,快点进来吧。”

听到这小厮的话,围在外面的人瞬间就将目光放在了他身上。“哎呀,这不是大人吗?”

“嘿嘿,大人你今天咋这么低调,没穿官服啊?”

“咦,大人,你抬起头啊!”

那些百姓纷纷开始向他打着招呼。陈知山咬了咬牙,恶狠狠瞪了小厮一眼。尼玛,老子专门低着头想要低调,结果你非要说出自己的名字。上青楼很好玩儿吗?嗯…虽然确实挺好玩的,但他今天可不是来玩的。随后,他就带着王庄一溜烟儿跑上了二楼。“今日,为幽河县第一次诗会,老夫为黔州州学教授苏木,受邀前来见证,各位如有佳作,都可交于老夫等人评判。”

坐在首座一人,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者,白发苍苍,面容苍老,不过那双眼睛却十分睿智。在他左右两边,同样是几个老人,而向靖以及其他三个书院的院长,也只能坐在下方。在黔州文坛上,苏木拥有着绝对的地位,甚至于在整个江南府,那都是大名鼎鼎。等陈知山一进来,向靖立刻站起身,摆了摆手道:“大人,这里这里。”

听到向靖的喊话,陈知山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道:“向院长。”

向靖将陈知山请到苏木面前,介绍道:“苏老,这位是幽河县县令陈知山陈大人。”

苏木也不敢托大,毕竟陈知山如今是正五品官,比他这位正六品要高,于情于理,他都得起身行礼。站起身后,他拱了拱手,作揖道:“下官黔州州学教授苏木,见过陈大人。”

陈知山连忙回了一礼,道:“苏教授客气了,你是文坛巨擘,本官还得叫您一声老先生呢”苏木呵呵笑道,然后就将自己的主位让出来,道:“陈大人,你才是诗会的主人,赶快入座吧。”

陈知山道:“苏教授哪里的话,既然是诗会,那肯定是文坛地位为主,以苏教授的文坛地位,本官哪里比得上啊,肯定是你请坐。”

苏木深深看了他一眼,也没多纠缠,而是坐回原位。陈知山则是走到旁边,拍了拍一个中年人的肩膀,然后轻轻一挥手。意思很明白,边儿去。中年人涨红了脸,可他就是个普通的读书人,哪里敢惹陈知山这位县官啊,就只能乖乖起身让座。陈知山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坐在了他的位置上。苏木将他的举措看在眼中,不由自主就露出了个笑容。不知道为什么,在陈知山的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唉,这都是青春啊。此时,文人雅士都坐在一个蒲团上面,开始皱着眉冥思苦想。他们并不是幽河县人士,而是来自黔州。这次来参加幽河县的诗会,肯定不是因为向靖,而是看在苏木的面子上。但凡要参加科考的读书人,都得给这位苏教授面子。“好,这首词真是太好了!”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喝彩声。随即就有一人屁颠屁颠拿着自己作出来的诗词,跑到了苏木面前,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他。王庄就是个大老粗,有时候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人家在因为写出了好诗词而喝彩,可听在王庄耳中,就只剩下吵闹。他着实想不明白,就是写出几首酸诗,又不是考上了进士,至于这么高兴吗?嘿嘿,还是陈大人厉害,年纪轻轻就是一县首官,这可比眼前这些只知道念酸诗的文人好太多了。“大人,我听说只有进士才能当县令,那你应该是进士吧?”

陈知山吃着桌上的糕点,敷衍地点点头,道:“嗯。”

“就是说大人你比他们这些人都厉害,要不你也去写一首呗?”

“算了吧,咱们来这诗会就是露个脸,就不瞎掺和了。”

陈知山道。“哎呀大人,你要换个思路啊,今儿这么多从其他地方来的文人,你要是不长长脸,那咱们幽河县还不得被他们给看扁了啊!”

王庄说道。陈知山一愣,这手里的糕点都不香了。话糙理不糙,王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诗会在幽河县举办,而按照规矩,作为东道主的幽河县,肯定是有几首压轴的诗词文章,否则凭什么服众?只不过现在幽河县没什么文人,这次来参加诗会的,虽说有代表着幽河县的文人,可他们都不属于幽河县人士。如向靖等书院院长,都是从黔州而来。如果幽河县没能拿出令人震惊的文学成绩,那以后还有什么脸面举办诗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