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楚第一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2章 上天降下的珍宝(第1页)

第262章上天降下的珍宝让人把那个简陋的木箱子从县衙仓库带出来,陈知山还在幻想,就算不是金银珠宝,也应该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衙役打开箱子,陈知山目光望去,却情不自禁吸了口冷气。卧槽,怎么会是它?箱子里并不是值钱的东西,就算一堆红色的作物。。。红薯!什么鬼,怎么会是红薯呢?红薯的原产地并不是华夏,而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十六世纪初的时候,西班牙就开始普遍种植,后来大航海时代,在一四九二年的时候,由哥伦布率领的的船队将其带回欧洲,然后经过葡萄牙之手传入非洲,并且经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而传到华夏的时候,则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华侨陈振龙到吕宋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非常高,于是才学习了红薯的种植之法,最后又偷偷摸摸将红薯带回到华夏。时间大概是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左右,从时间上来讲,现在应该和那个时候差不多。大楚的船队十分强势,时常有出海,一来彰显天朝上国的威严,二来就是因为海外有许多大楚没有的东西,双方贸易往来,可以增进了解嘛。没想到啊,他还在头疼该怎样发展幽河县,有了这红薯,那不就少走了许多弯路吗?反正各类小说都是这么写的,有了红薯,百姓的饥荒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没想到兜兜转转一圈,小说中的剧情还是发生在了自己身上。近些年天灾人祸不断,大楚的灾民越来越多,白莲教就是趁着百姓吃不起饭的时候,大力发展教徒。要知道大楚人口已经突破了六千万,粮食问题是很严重的。按照目前百姓耕作的产量,一个青壮男人耕作一亩,能够得水稻四五百斤,一户人家,没有十几亩地,根本就很难维持生计。如此低的产量,但凡发生一点意外,都可能会发生连锁反应,然后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接连倒塌。而现在,有了红薯。运气,这就是主角的运气啊!红薯跨过了汪洋大海,跨越了千山万水,在命运的召唤下,没有腐烂在冰冷的宫殿中,而是被送到了幽河县,让主角给发扬光大。这狗屎运还不臭吗?在红薯面前,金银珠宝都弱爆了。别人眼中它或许就是不知道有何用的臭果子,可在陈知山眼中,这就是宝藏!原本十亩地,二十亩地,甚至三十亩地才能养活一户人,可现在只需要一两亩就行。虽说这些红薯都是最初版本,肯定要比后世经过改良的红薯产量要低很多,可只要比现在的粮食产量多,那就足够了。哪怕是多一倍,也能救活无数百姓。陈知山努力平复下自己的心情,然后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堆红薯。毕竟,红薯虽然整体,可前提是它要能发芽,并且还要能培育出来,否则红薯再好,最终都会腐烂。可能是搁置的时间太长,所以有几个已经发霉发臭,像这种就种不出来了。可是大部分都发出了新芽,嫩黄嫩黄的,看来要入土为安啊。深吸一口气,陈知山立刻叫来王庄,让他去找一片肥沃的田地。红薯已经发芽,现在就只能继续下去,让这些嫩芽长大。幸好,他突然想到要看看皇上赏赐了什么东西,不然要是再过一段时间,红薯可能就全烂了。这发芽就是烂的前奏啊,它可以烂在土里,但决不能烂在外面。王庄的动作很快,就在幽河县城内找了一处沃土。这片土是刚刚开垦出来的,绝对是良田。发芽并且没腐坏的红薯共有三十个,陈知山又找来几个经验丰富的农夫,让他们把地打理好,再整齐挖出三十个坑洞。之后,就小心翼翼地将红薯埋进土里。这时候,他就很感谢小时候被强迫着在地里干农活了,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捣乱,可耳濡目染之下,对农事还是有些了解的。把三十个红薯都埋进土里之后,陈知山才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这三十个红薯,可是决定未来的关键东西啊。王庄在旁边看着他的动作,脸色奇怪,他着实不明白,大人干嘛要把几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埋进土里,还这么宝贝。要真是宝贝的话,不应该放在家里供着吗?莫非是怕被别人偷了,才这么小心翼翼,可现在又找这么多人帮忙,又是什么道理?王庄那不太聪明的脑瓜子,开始疯狂,脑补起来。“从现在开始,以这片地为中心,方圆百米都是禁区,任何人都不得入内,届时本官会派人把手的。”

陈知山淡淡的说道。王庄更加好奇,“大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至于这么认真吗?”

陈知山瞥了他一眼,道:“你懂什么,这东西的价值,可比你的命还值钱。”

王庄神色一肃,“那确实很值钱!”

陈知山望着土地,脸上都笑出了一朵花儿,“等结果的那一天,你就知道了。”

红薯最大的优点不是产量高,而是它适应能力很强,好的环境产量就高,差的环境产量就低,但这所谓的低产量,都要比水稻或者大麦的产量要高。等红薯种植出来后,造福的就不单单是幽河县百姓,还有整个大楚。现在,陈知山几乎每天都要来红薯地看一下,而且在红薯地附近,围上了一排栅栏,这是防止有大风或者大雨。无数百姓都在好奇,在那重兵把守的地方,到底有什么东西。只可惜,他们现在都无法进去,最多就是远远的踮脚驻足观看。不过去了几天,陈知山就懒得去了,然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杜预。反正县衙没事,杜预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他找点事做,免得白白浪费了一位天纵之才。杜预去地里,陈知山则是监督捣鼓香水一事。最近县里开销太大了,香皂这些都是小利小惠,根本撑不起县衙的开销。现在就只能寄希望于香水,因为香水主打高端市场,赚的都是富人的钱。那才是大钱,足以维持幽河县大手大脚的开销。…弘德十一年五月底。历时一个月,钦差韦应忠终于回宫复命,皇帝赵永望隆重的迎接了他,一系列宴会之后,又亲自将他叫到清心殿。“韦卿家,这次出行,可有什么收获!”

赵永望坐在软榻上,笑呵呵的问道。韦应忠拱了拱手,道:“回皇上,臣大有收获。”

赵永望说道:“来,仔细和朕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