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楚第一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2章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第1页)

第362章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特殊时刻,赵元享早就下令整个齐州严密戒备,既然已经破罐子破摔,也就没必要顾忌后果。从南诏国借兵需要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若是朝廷没有足够的证据,也断然不可能对他动手。论如何毁灭证据,赵元享绝对是专业的,朝廷也委派了不少钦差巡视,可齐州的事从未被捅出去,就足以说明他有多专业。任何有异动的人,恐怕连齐州地界都没出去,就被齐王府的人给大卸八块了。只要消息传不出去,那就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这段时间,幽河州不断招兵买马,陈知山也收到了一个无奈的消息。之前派出对抗瓦剌的三千幽河军,短时间内是回不来了。如此一来,幽河州就平白无故少了三千士兵。三千人,这可不是小数目,毕竟幽河州明面上也才五千士兵,这一下子就抽调走了三千人。再加上镇压白莲教时阵亡的士兵,幽河军现在只剩下一千多人。思来想去,陈知山决定将骑兵扩充到八百,剩下全为步兵。如今幽河州地位比从前不知高多少,买马的渠道也再不限附近几州,州衙一道公文出去,短短几天时间,就买了八百匹马回来。有了马匹,就要开始挑选骑士。整个幽河州,又再次陷入了紧张的氛围。百姓们不是傻子,见州衙这么忙碌,就知道出了什么大事,依稀记得上一次这么紧张忙碌时,还是在上一次。当然,陈知山很不希望全城都沉浸在这种氛围里,这不利于秩序稳定。于是乎,他那颗脑袋瓜子又布灵一下,生出了个奇怪的想法。古人饮酒,对月吟诗,流觞曲水,风雅无限。一间酒楼,三五成群的文人聚在一起,大家吟诗作对的同时,再聊聊风花雪月,那小日子过的多有滋有润。这就相当于古代的酒吧,根据《史记》记载:“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大概就是犯罪分子荆轲常年混迹于燕国高渐离的酒吧,结果小酒喝嗨了,两个人就对上眼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谱写出了一曲悲歌。同样喜欢去酒吧的,还有柳永,一个写入了现代课本的名人,在出名前其实成绩很差,一直很屌丝。大宋真宗天禧元年,柳永第一次赶考,名落孙山。五年后,第二次科考,又落榜。于是柳永忍不住在大宋官网上灌水骂娘,“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结果这话被同样喜欢潜水的宋仁宗看到,他就彻底凉了,从此沉沦酒吧,天天酗酒度日。。不止柳永,还有许多伟大的诗人,都喜欢去酒吧煮酒论英雄,如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等,还经常跑去酒楼划拳喝酒。而且他们不单单是喝酒,还喜欢作曲,像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还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等。都是在酒楼喝酒之时,作出来的词曲,之后又因为其艺术价值高,就成了酒楼热门曲目。直到现在,都广为流传。正因为如此,所以这种高雅的活动,不适合百姓,因为门槛太高,只适合高雅人士。所以陈知山决定变通一下,打造出真正的“酒吧文化”,雅俗共赏,让大家伙放松放松。州衙管理着十几家酒楼,在陈知山的命令下,其中一家开始整改,按照他记忆中的规划,经过三天时间,一个简陋酒吧便诞生了。这酒吧有两层楼,不过只有第一层对外开放,在墙壁上装着五颜六色的灯笼,等晚上的时候,将灯笼点燃,各色光芒混聚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美丽。在一楼最中间,搭建着一个三米高台,能够容纳七八个人,这就是“驻唱歌手”唱歌的地方。搞定了场地,接下来就是歌曲。歌曲肯定不能用那些老套的诗句,陈知山就自己来整。他音乐细胞一般,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因为很多现代乐器都没有,所以就只能选几首古风劲爆歌曲。不过这也足够了,开设酒吧的目的是让所有百姓放松,不需要整的跟专业歌手开演唱会一样。“咳咳…”酒吧老板站在通往二楼的楼梯口,攥拳干咳道:“各位主顾,从今天开始,我们酒楼正式改名,名字叫做客来酒吧。”

来光顾的百姓都面露迷茫之色,这是什么情况,好端端的怎么会改名呢?“客来我知道什么意思,这酒吧又是什么?”

“不知道,酒楼、酒肆、酒坊我都听过,就是没听过酒吧。”

“那就听听掌柜的怎么说。”

掌柜见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微微一笑道:“各位,这酒吧并非我的主意,而是陈大人想出来的,至于酒吧的作用,就是想让大家都能有个放松的地方。”

“酒吧里有各式各样的酒,价格都有明码标注,童叟无欺,只要付钱,随时都可以喝,除了喝酒聊天外,中间高台还有歌舞表演,可以供大家欣赏。”

有人开口道:“掌柜的,这不就是酒肆嘛,那种地方,咱们不适合。”

“对啊,酒肆太高大上,像我们这种目不识丁的糙汉子,还是不来了。”

“掌柜的,唉,没想到,咱们以后又少了一个说话的地儿。”

掌柜的连忙道:“各位误会了,这歌曲并非诗词歌赋,而是陈大人新发明的歌曲,朗朗上口,雅俗共赏,大家都可以听,你们就算不相信我,也该相信陈大人吧?”

在幽河州,“陈大人”这三个字还是很有份量的,掌柜将这块金字招牌搬出来后,百姓们又安静下来。“放心,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

掌柜打了个招呼,酒吧的门窗就被关上,然后伙计相继点燃墙壁上的灯笼。数十盏五颜六色的灯笼散发出微弱的光芒,然后因为其微微倾斜,所以大部分光芒都汇聚到最中间的高台上。接着,两个伙计抬着一架古筝走上高台,放下后又赶紧下去。随后又有六个样貌清秀的女子走上台,一个坐在古筝前,三个呈三角之势围站在高台边,两个人一左一右站在古筝两边。众人都聚在高台四周,好奇的看着她们。噔…噔…噔…古筝前的女子素手灵动,奇异的调子,弹奏出悦耳之音,余音绕梁,三日不见,让所有人的眼睛瞬间一亮。但还远不止如此,随着曲调升降,两个女子便张嘴高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