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狐婴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六四章 收入(第1页)

第一六四章:收入是的,梁人就是这样规定的。尚公主的驸马不仅被抬高了辈分,封赏的爵位还被限制了不能获得实职,纯属是拿了钱不干活的那类闲置散爵。这种给钱不用干活的爵位对于才高八斗的人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事。让他们空有一腔热血而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能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碌碌无为一辈子,人生不要太憋屈了。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当然,事情都是多面性的。对于胸无大志的低丿欲丿望那类人,朝廷限制驸马的规定恰恰是他们的人生巅峰追求,他们可以借此过心无杂念无忧无虑的生活。美哉美哉!悲催的是沈书印属于头一类人。他作为国公府的嫡长子,从小就被父母给予厚望,早早的进入军营历练,一颗雄心万丈,励志成长为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无奈的是他生不逢时,梁国朝廷从梁帝他爷爷的爷爷那一代起,所颁布的法令无不是侧向文臣的思维模式,对内施行高压强制手段,镇压世族或平民;对外实行绥靖政策,用粮食、布匹、盐等物品和工艺换取和平,一忍再忍周边国家或地区掌权者的贪婪,以此达到不发生国家战争的目的。梁国有如此国策,和梁国太祖皇帝的思路密不可分。是太祖皇帝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提前预防藩镇割据、防止世家豪族的力量超越皇权的结果。太祖皇帝从前朝手中夺得天下,深深知道前朝的弊病所在。前朝武将强悍,藩镇终年聚兵,形成朝廷外的小朝廷。同时,世家大族依靠对土地的兼并掠夺,聚集强大的地方势力,对抗朝廷颁布的对他们不利的那部分政策,致使民不聊生,引发多地的民众暴乱,动摇国之根本。所以,太祖皇帝在天下大定之初,采用“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定下勋爵一代制的政策。同时,朝廷在用人上也侧重使用提拔文臣,逐渐发现成现如今重文轻武的局面。然,我想说的是,太祖皇帝万万没有想到,重文轻武的结果导致现如今因噎废食,后果是梁人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怀柔政策渐渐改变为绥靖政策,助长了外人把梁国当成是一块肥肉的认识。当然,这是我听凡妮莎讲诉加永玛事中的感受。我不知道自己的认识对不对,反正就是感觉假设我是梁国的邻国皇帝,我会这样看待梁国;会对梁国的丰富物产垂涎三尺;会狠狠的咬梁国几口才罢休。反正他们的粮食、布匹、盐等物品丰富多样,又害怕打仗处处隐忍,双手奉上物品,任谁都会想着不要白不要。哎,只可惜我不是邻国的皇帝,说这些都是白搭。梁国的爵位是一代爵,又根据朝廷的需要获取比较容易,造成有爵位的人大多数都会有实职,包括多代爵的梁国宗室爵爷,朝廷也会为他们专门提供一些不太重要的职位,供其选择。沈家不是皇亲国戚,容国公的爵位于子女无关,哪怕是身为嫡子长孙的沈书印,也需要凭自己的本事再挣功勋。可梁国已经多少年没有打过像样的仗了,沈书印上哪挣功勋呢?国家没有战争,武将的作用日渐式微,以武起家的功勋家族越来越败落,加之梁国的爵位除宗室外均为一代人的荣耀,容国公不得不像其他人一样为儿子另寻出路。军中的功勋不好拿,沈书印又对读书不感兴趣,容国公绞尽脑汁,才谋求到和亲这一条出路,为儿子求到侯爵的爵位。如果不是凡妮莎讲诉,我还真不清楚沈书印的爵位来的这么艰难。容国公用沈书印的婚姻换取了一份属于沈书印的荣耀。之所以这样说,和我在梁国待的时间长了有密切关系。梁国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占据舆论的上风,致使梁人的思想意识靠近文人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意识。哪怕是大多数梁人的祖先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不是真正的梁国土著,他们在沉淀几代后,仍然认同了自己是梁人,和世世代代的土著没有区别。就比如杨府,谁都知道杨令公一脉来自于葱岭,和梁国的国土边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然,就因为葱岭在前朝的国界内,没有人认为杨令公不是梁人。杨家将在梁国响当当的存在,是每一个立志投效军营、准备保家卫国的男子们仰望的对象。我在梁城待的时间越长,越深深体会到梁人的这种思想认识。哪怕是梁城遍地皆是夷人,他们也只认同他们欢迎的夷人,其他的皆是“异类”。尚公主规章包括的范围很广,对于迎娶加永玛的沈书印同样有效。梁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不可能让一位异域翁主的夫婿掌握朝中大权,必然是限制了又限制,防备了又防备,以防给朝廷带来危险。沈书印迎娶加永玛换爵位的代价,就是他再不能去军营里供职了。这种代价容国公肯定是知道的,迎娶加永玛是他为他儿子谋划的嘛。同理,作为当事人的沈书印,也应该是对此心知肚明的,毕竟最终得实惠的人是他嘛。可现在凡妮莎说沈书印变脸冷淡加永玛,这就有不守信用、事后迁怒加永玛的嫌疑了。加永玛身为铁勒草原的翁主,与梁人结亲本身就不是纯粹的婚姻。不管是加永玛心属沈书印,还是掺杂有和亲的目的,沈书印既然已经认定婚姻换取爵位的协议,就不应该事后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到加永玛身上。毕竟没有他和加永玛的婚姻,他就不可能拥有侯爵的爵位。就像凡妮莎说的,“又不是翁主拿着刀威逼君侯娶翁主的,是君侯自己心甘情愿的迎娶翁主,现如今成亲后他给翁主甩脸子,算什么嘛!它早干啥去了?翁主又不是非卿不嫁!”

的确是加永玛不可能是非卿不嫁,如果沈书印早一点拒绝这门亲事,加永玛完全可以嫁给其他梁人。铁勒王爷早晚都是要和梁人和亲的,加永玛嫁给谁不是嫁,风华绝代的美男子处处都有,我不信梁人里再找不到一位胜于沈书印条件的男子。不能保证加永玛嫁给其他人一定都会有好的境遇,但至少像沈书印现如今这样对待加永玛的概率不会那么大吧。对于梁人规定驸马不能有实职的事加永玛并不清楚。“驸马没有具体的职位是君侯一次翻脸后自己说出来的,翁主这才知道原来娶她君侯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凡妮莎委屈的诉说:“之前国公爷去草原提亲时并没有说这个嘛,我们怎么会知道梁人有这样的规定。”

“在草原,驸马和王爷的子孙们有着一样的待遇,哪里有梁人这样的差别。还限制驸马有实权,我看就是胡搞啊。驸马没有实权,翁主怎么会嫁给他嘛。”

这就是两个国度之间的认识差别,凡妮莎纵然是玉齿咬的嘎嘣响,也只能在我面前才敢表达满满的愤慨!“二衙内替君侯迎亲之前,君侯想必也是知道这条规定的,那时候他完全可以说拒婚的话,也不会有以后婚事这一说了。现如今木已成舟,事后迁怒,我感觉压根不是为了君侯没有实职的缘故嘛。不过是为了别的事找的借口,嗯……恐怕是他不想让翁主插手马场的事吧?”

她的话戛然而止,仿佛是猜到了事情的真相,犹不相信的瞪大眼睛,一副目瞪口呆的石化模样。望着她比石榴大了两圈还有余的眼睛,我也是不敢确定。“不会吧?君侯怎么会想要吞没加永玛的嫁妆?”

这怎么可能!加永玛是翁主,陪嫁的财产在官府都有记载,方便官方随时查阅,防止引起两国的误会。这可不是一般的梁国妇人陪嫁,婆家人可以悄无声息的吞没了她的财产。凡妮莎在容国公府也混了快一年了,对于梁人的风俗习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梁国丈夫可以在婚后明目张胆花妻子嫁妆的事她也是知晓的……她猛的站起来,急切的说:“不行,我要回去跟翁主说一声,不能让君侯就这样把翁主的陪嫁都拿走了,害的翁主手里的钱还不如柳氏多。”

我被她说的无言以对。梁人的确是这样的风俗,从杨府对媳妇们嫁妆的所作所为上看,我也不敢说沈书印不会吞没加永玛嫁妆的话。容国公府在婚礼之前拖延婚期的借口就是“府里没钱了”,婚后加永玛的马匹落入容国公手中,借鸡生蛋,马场的收入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容国公府公中的进项。(梁人风俗,没有分家的子女不可以拥有恒产)。马场的经营管理凡妮莎不能插手,收入给不给她还不是容国公说了算。以加永玛的身份目前绝对做不出向容国公追要马场收入的事,追要收入就意味着她和容国公府的人翻脸决裂。加永玛才刚刚嫁入容国公府,属于新婚蜜月期间,又是带有和亲的目的婚姻,她不能做出任何伤害双方情谊的事情。唉,我的心跟着揪起来,暗道沈家父子太不地道了,无所顾忌的霸占加永玛的财产,明目张胆的伤害加永玛对沈书印的情意,让加永玛有苦难言。按照凡妮莎的诉说,我相信,如果加永玛向沈书印提出马场收入的事,沈书印肯定义正严辞的拒绝,并且理由还正大光明。嗯……怎么这样啊!加永玛才嫁给沈书印,开头就这样,以后还有大半生要和沈书印在一起过。可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加永玛会不会被沈书印算计死?我不知道!我无力的躺到在贵妃榻上,仰望屋顶心神不定。我住的房屋是加永玛成亲时新盖的,工期短任务重,又加之容国公府缺钱,房屋的顶棚用的是常见的苇席做材料,简单的遮挡住屋顶的大梁和椽子。我也是从小生嘴里获悉,他家住的房屋屋顶连苇席遮挡都没有。经常有土灰从房顶上落下来,夜间还能听到房梁上老鼠乱跑的吱吱吱叫声。老鼠的吱吱吱叫声我倒是不怕,我自己本身就是狐狸精,在坟地和荒郊野外没有人烟的地方生活了百年,再加上屋里有老黑这个鸡妖的存在,那些老鼠蟑螂要是还敢靠近的话,真真的是找死不想活了。过了立夏是小满,再到芒种前就是梁人收割麦子的季节。天气一天天的热起来,除去晨昏时分,白日我已不能在院里久坐。一股股的热浪从打开的窗户和屋门处涌进屋内,我一会儿感觉到浑身燥热,翻来覆去调换姿势,力求让自己舒服一些。梁城城大人口众多,衙役们又对城市卫生管理到位,一般人家夏天也不常见苍蝇蝇子。屋门窗户大开,没有安装薄纱和门帘,我也能不受蚊蝇滋扰。我清楚天气还没有真正的热起来,我现在感觉到燥热是心情原因,什么虫子蝇子的全都是借口,凡妮莎说的加永玛的事才是引起我邪火的根源。一股股的邪火从身体的七窍九孔跑出来,感觉身体哪哪都不舒服。“啊!”

我重重的呼喊一声,吓得正昏昏欲睡迷糊着的石榴和酒儿激凌凌的睁开眼,不解的向我望来。不等她们开口,我抬手示意:“我没事,你们继续睡吧,我就是不舒服喊一声。”

心里不舒服身体也跟着出状况,我又不想影响二婢女,自顾自起身,扭动下腰肢,向院子里走去。院子里石榴和柿子种的树还是幼苗,起不到遮阳防晒的作用。早上石榴在院里泼撒的清水,也已蒸发殆尽,毒辣辣的太阳光肆无忌惮的直射每一片土地,我伸到屋门外的脚又缩了回屋内。太晒了。我现在屋门口犹豫还要不要到院里。东墙下只有一斜溜的阴凉地,我总不能跑过站在墙边吧,那可是自己找罪受,还不如闷在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