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定河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4章 往事如烟4(第1页)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那百夫长,果断地说,“明王留下遗旨,命我亲任都督之职,你等且听我的安排。”

那些骑兵一起大声道,“敬请都督传令!”

李儒思从那些骑兵中分出十人,指着身后的农舍,“此屋中有两个人,皆是我的朋友,更曾经为我红巾军立下汗马功劳,现在一病一伤,你们十人,务必照顾他们周全。待他们离开之后,再来寻找我们。我会一路留下信号给你们!”

然后,他指着那名百夫长,“你们护送我回到大营!”

“明白!”众人齐声答应。

李儒思上马而去。

李儒思返回红巾军大营之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刘福通从颍上带人前来接应,在途中遭遇了蒙古人巴根带领的朝廷重兵,为了不分散兵力,刘福通星夜带兵返回颍上。

李儒思如果按照原计划带领这支红巾军前往颍上与刘福通回合,必然在途中和巴根相遇,对方以逸待劳,李儒思胜算渺茫。

在没有了章泽世、李湘流可以依赖之后,李儒思爆发出惊人的决断能力,他果断放弃和刘福通会合的计划,转而带人袭击了运河的一只船队。

而后,他沿着运河一路往南,远走淮安,离刘福通越来越远,把自己变成了一支孤军。

这实乃兵家之大忌。

他的行动出乎刘福通的预料,更出乎朝廷的预料,故而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顺利抵达徐州。

在淮安,李儒思很快结识了徒赵君用,说服赵带领当地信徒四千多人起义。

而后,李儒思和赵君用看准徐州朝廷兵力较弱,合兵攻打徐州。

那时,正是徐州饥荒严重的时候,每日都有饿死的人被扔到乱葬岗。

饥民扶老携幼,眼巴巴地等待朝廷放粮,但左等右等,眼看人越死越多,粮食却不见踪影。

李儒思便在这时到达徐州。

而他的船上,粮食也不多,却有大量的芝麻。他劫得运河上的一支船队,是为大都油坊送芝麻的,既然劫得了船只,又得到大量的芝麻,他便把芝麻当作军粮,虽然士兵们多有怨言,但总好过饿肚子。

在徐州城外,李儒思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一面命令军队原地修整,准备攻城,一方面把充作

军粮的芝麻,分发给当地的饥民充饥。

第三天,当大量饥民再次到红巾军的大营前领芝麻充饥的时候,李儒思打开粮屯,告诉饥民,芝麻已经吃光了。

“乡亲们,我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劳作,给蒙古人当牛做马,遇上灾年蒙古老爷们却坐视我们饿死,这是什么世道?”

李儒思站在桌子上高声道。

“芝麻已经吃光了,你们与其等着饿死,何不随红巾军一起攻城,攻下徐州,我们把官府的粮仓打开,晚上在城中去吃肉喝酒!”

饥民们高喊,“吃肉喝酒!”

数万饥民在李儒思的指挥下迅速汇合,和红巾军一道,准备在夜晚趁黑展开,攻打徐州城。

而在此前,李儒思已经安排四名精壮的红巾亲兵伪装为挑河民工,乘夜投徐州城。

这四人入城,至四更,在城内点起四堆火,并齐声呐喊:“红巾军打进徐州城里来了”。

城外也早有人点起火堆响应,内外喧呼,齐声高喊,城中大乱。城中那四名精壮的汉子乘机夺了守门军武器,打开城门。

城外李儒思带领红巾军主力和饥民趁势拥入,同声叫杀。守城的官兵本梦中惊醒,心惊胆战,四处奔跑,一片混乱。起义军大队人马乘机攻入城内。

待天亮时分,红巾军已经夺取徐州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