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与狼谋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章 兔子到底吃不吃窝边草(第1页)

不像陆文博之前那样过关斩将,李安捷很快速地便加入了斯尹的团队。斯尹看着自家团队,心里有种骄傲的感觉。她不可以说自己的团队是最好的,可是每个队员都有着他们各自的特色。

有着经验丰富处事成熟的hugo,有着不少默契的李安捷,有着经常爆发创意的陆文博,还有着另外两个细心地小帮手实习生,她相信她的团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斯尹团队在上半年做的企划在下半年终于稍见效果,个人护理这条产品线在销售量上有了质的飞跃。当然,和其他主打产品来说,这点销售量实在不值一提。可是相比以前,那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陆文昊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在每月的例会上,他对斯尹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个人护理的广告市场定位准确,无论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媒体上都能吸引住目标客户的眼球,再配合其他的营销活动,个人护理方面的销售量也便大大提高。当然,很多客户都处于观望怀疑态度,但是斯尹他们依然相信,通过口碑营销,个人护理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得到了boss的赞扬,斯尹和她团队的人都像打了强心针一样,每天为了明年的企划几乎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陆文昊对此感到后悔不已,只怪自己当时心软称赞了斯尹一下,导致现在常常独守空帏。为了打发时间,他只能时不时地约上邓言诺去清吧喝上两杯,消遣一番,真是苦不堪言的生活。

至于斯尹,有句话形容她是挺合适的:她不是个勤奋的人,可是她勤奋起来不是人。

斯尹发现陆文昊最近对陆文博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恶劣,甚至常常有种看不过眼的情绪在里面。斯尹就觉得神奇了,按道理来说陆文昊不是这样感情用事的人啊。陆文博最近的进步很大,很多时候在他们团队的一个“头脑风暴”中都能提出很好的想法,甚至这些想法是斯尹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斯尹不止一次在部门会议中对陆文博大力称赞,还使劲地给陆文昊眼色,希望他能说两句表扬的话,要知道,陆文博一直视陆文昊为学习的榜样,能得到陆文昊的赞赏对他肯定是个莫大的鼓励。

可惜的是,陆文昊每次都只是轻轻带过,甚至有一次说:“做得到是他应分的,这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情。”

斯尹气结,只以为陆文昊还是因为二叔的事情生陆文博的气。

可事情哪会那么简单!

李安捷虽是新加入的成员,可她性格还算开朗,和大家很聊得来,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而且因为她肯吃亏不计较的个性,大家很自觉地就把很多跑腿的事情交给她,特别是跑总监办公室的活。

很多女同事其实是碍于陆文昊已婚的事实,还有斯尹的关系,所以现在很自觉地和陆文昊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多生事端,让自己的饭碗也不保,以前那种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想法只能再觅对象了。他们知道李安捷和斯尹的关系匪浅,所以就让李安

捷代替他们去与总监沟通了。

于是,斯尹渐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李安捷跑陆文昊房间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她不想往那方面去想,她熟悉这两个人的性格,可会不会这迥异的性格会产生出什么化学作用呢,她真的不知道,甚至不敢去知道。

她将这件事告诉了马志玲,马志玲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表情让斯尹十分后悔,她相信不出几个小时,陆文昊应该也会知道她怀疑他来着。

马志玲说:“斯尹,你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啊!你可小心点,网上不是很多这样的故事吗?闺蜜都可能是小三,更何况那个只是你小小的下属!”

斯尹闻言,不禁笑道:“你是说你也可能做我们的小三?”

马志玲惊恐地看着斯尹,直摆手,说:“你家那只野狼我受不起,太牛太强大,还是你自己慢慢享受吧。”

虽然平时马志玲说话欠缺正经,总是大大咧咧,可是她的话往往都在理,于是斯尹努力地回想着这段时间李安捷的表现,竟真的给她发现些蛛丝马迹。

例如她每天都会给陆文昊买咖啡,她刚开始只当她是想讨好陆文昊;又例如平时开会她的眼神总是时不时地飘到自己身上,她以为她只是不认真;又例如她有那么一两次经过陆文昊办公室时,听到里面传来李安捷的笑声,她也没细想。

可现在看来,这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预兆。

对于自己发现的一切,斯尹自然不会和陆文昊对质。万一是自己想多了,她该如何下台;万一是真的,她又该如何面对。

于是她想到了和李安捷谈谈,当然不是以一个正室的身份,只是一个上司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她的感情生活而已。斯尹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悲,为什么爱上一个人之后,不能只是简单的爱了,还要做这些那些地去维持他们的爱情。

斯尹是挑了一个中午的时间,和李安捷一起到楼下的快餐厅吃饭。她们俩其实平时也经常吃饭,也会聊天,可是关于感情确是很少的,因为斯尹始终想在李安捷面前扮演一个上司的角色,不想参杂太多私人感情在里面。

两人聊着工作上的事,李安捷说道现在比以前在西敏广告加班的时间还要多。

斯尹笑了,心想着真是天助我也,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是甲方公司,你以为广告公司为什么要经常加班呀?对了,你经常加班是不是怕没时间找男朋友啊?”看,她聪明吧,这话题过渡得多么自然。

李安捷害羞一笑,小声地说:“也不会了,反正也经常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