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豪门婚劫:助理,你被辞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61固执的人(第1页)

一晚浅眠,早上醒来便是头错脑胀的沉重,苏青卿浑浑噩噩的想着,她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得以解脱。

遥望着窗下的那块空地,那个人终于还是走了。

上午的时候,她去了以前念书的大学。

在校门前的一家小店,苏青卿停了下来,看着那间店仍旧破旧的门匾,耳边恍惚间像是回到了过去还在念书的时候。

在大学校门的旁边,有一条狭窄幽深的胡同,沿着坑凹不平的小路走进去,走到了一个极小的十字路口以后,凭着记忆里的路径,向着右边又转了过去,再转进了一条胡同以后,苏青卿在一扇虚遮着的破旧的木门前停了下来。

这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她无意间寻到的一家茶室,这间茶管的主人是大学里的一位教授,年已古稀。

这里,与其说是茶室,还不若说是一间阅览室,据说这是这个老教授家几代人都是住在这里的,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其它的房子都被分了,只有这么一间,那时还尚是年轻的老教授和他新婚的妻子留了下来。

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使是这里显得那么古旧和破败,可是,苏青卿才一踏步进去,就有一种安然的感觉。

在院里有几把藤椅,坐着几个正在读书的人,身着着标志着各个层次的衣着,只是,这里仍旧安静,甚至连翻书的声音连着被风吹过的一方细竹的沙沙作响的声音,都听得极清楚。

在这个只有三间平房的院子的正房的门上,一块黑色的木质的匾额,笔力飘逸的三个大字-读书堂,挂在正中。

这里的书极少有当下的流行文字和或是现代传记一类书籍,左右各两个房间里,一个码放着的是民国的各类图书,一个房间里码放着的是国内外的历史,经济还有文学类的大雅之作。

而正中的那个房间里,只有二排书柜,书柜里的书也极是寥寥,苏青卿曾经进

去过一次,才看一眼就被那一本又一本的线装书的厚重的历史压在那里,几乎不敢喘息。

那里赫然摆放着的是曾经在文渊阁里的宋词,唐诗,还有游记类的藏书,几乎可以称之为国之瑰宝。

摆放着这些图书的书柜的柜门是用万字不到头的格栅门,上面黄铜的颜色也已经早就有了历史和年头。

“你来了?”

苏青卿此时站在大门的门口,身边站着的便是这个茶室的主人。

“先生。”

老人喜欢别人称他为先生,苏青卿恭恭敬敬的弯身。

“好久没见你过来了。”

老人手里握着一本书,递到苏青卿的面前。

“前年的时候,我记得你要找这本书,你看看是不是?”

苏青卿双手接过,在泛黄的封面上,隶书的一行小字,正是林徽因的那本手迹。

“谢谢您。”

这里并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顶级的或是高档的茶叶,几个不大的锡罐里,也仅是为了区分茶叶的种类。

玻璃杯也是要自取的,一色的圆杯,厚实的杯沿,即使是握着也不会烫手。

几粒菊花再接了滚烫的水,苏青卿默默的坐到了一个墙角处的藤椅。

苏青卿极喜欢林徽因,不仅是因为她倾城的才华,也因为她对生命,自己的人生,还有爱情的明晰。

民国的才女太多,大家闺秀有之,名门望族有之,小家碧玉有之,红尘走马的逍遥快意的女子有之,却只有林徽因的身上充满了知性与灵性的最美妙的融合。

伴着大雅而生,却是又走的那样绝然的纯静。

在这样的环境里,再乱的心也静了下来,苏青卿就样一点点的研磨着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