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第 5 章(第1页)

05吹箫有新伴

包拯指出的那份册子中,有对当初清缴细犬的整个过程和全部的相关人员的详细记录。有了明确的调查方向,江临立即将具体的筛查步骤吩咐了下去,便风风火火地继续搞起了他的副业。

与之前当街叫卖的形式有所不同,江临将第二批《学霸笔记》投放到了书屋里。

文远本打算将自己名下所有的书铺都借给江临用,但亲兄弟也怕糊涂账,江临只借用了城南书屋的门前一角,试验他新订下的销售计划——抽奖。

规则很简单,只要购买限量500册的《学霸笔记》,就可入奖池抽奖。

最高奖是免单券,其他的奖项里除了便宜的文具和家中必备的黄历、佛经等物外,还有很多学生借书卡和购书返现券。

返现券上明晃晃地写着满200返50,不怕人算不清折扣;限时使用,充分刺激着消费欲。

这些手段放到现代简直烂大街,但古代老百姓们却都觉得新鲜得不得了。人群将抽奖的红箱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随着一声声中奖后的惊喜叫好,买书的长队便只增不减,大有要排到菜市口的架势。

被江临请过来的司马光原本抱着本《学霸笔记》坐在角落,正看着一篇“论唐末”看得入迷,却忽然被一个妇人劈手夺去了书。

“你这里怎么还有一本?小郎君,你光看不付钱,我可就把这书买走了。”那妇人是来给自家孩子抢书的,作风相当强势。她可不管司马光是个穿着体面的读书人,拿了书便挤到了人群之中,嚷嚷着跟小石头结了账,引得周围一片哀嚎。

“最后一本竟被王大娘抢走了!我都没发现那书生的手里还有!”路人纷纷用埋怨的眼神看着司马光,后者却浑然不觉。

司马光之前有意回避了包拯的试探,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推荐,之后大概会去国子学当博士,没必要与江临争抢什么。

而作为一名未来的教书先生,司马光十分喜欢江临的这本《学霸笔记》。

目录清晰分明,内容简洁干练,将科举考试中的范围详细地分门别类,甚至标记出了常考诗篇的索引、建议背诵的文章,还配了白石兄自己所写的多篇策论作为参考,简直是科举考生必备的入门书籍。

不仅如此,其中对于考官的出题思路也分析得头头是道,并不是像其他书籍注解那样一篇篇死板地解释文章,而是按照难度、考点进行了分类归纳。书后还附了一份典故索引,使引经据典也变得容易许多。

司马光夸赞着躲在门帘后面暗中观察的江临:“在下从未读过这般简洁易懂的教材,《笔记》实乃举子不可无之书!”

江临当即倒吸一口凉气。

被写出《资治通鉴》的大文学家夸书写得好,幸亏内容全部依赖原主的笔记,不然他真的觉得自己要夭寿了。至于编排,就算没有背法条、写报告锻炼出来的逻辑力和组织力,那么多年的五三是白刷的?

但是江临很清楚,若要想将《学霸笔记》发展起来,只靠原主的手札远远不够。他自己并不是文科生,整理笔记时不出错漏便已是极限,实在有太多力所不能及之处。

江临早就在家中所收的同学录上找到了司马光这位教科书上的老熟人,一直想要与之联系,却没有合适的机会。此次偶然遇见了,他可要牢牢抱紧这个未来的绝世巨佬。

“哪里,吃当年科举攒下的老本而已,君实你的功底可比我扎实。”江临知道司马光不在意功利,劝人入伙时选择的切入点相当刁钻,“若是你以分享自己对文章的解读启发了千万举子,不也算得桃李满天下吗?”

司马光被忽悠得略有些动心,但仍没拧过来心里的一股劲儿,道:“可四六文和贴经皆是些死板又无趣的产物,我实在不好写这些。”

四六文顾名思义,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有严格的对偶声律要求。许多举子会因迁就句式而舍本逐末,写出的东西常常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而贴经就像是现代考试里的默写古诗文,考察深度十分浅薄,却能占至多五十道题目。

二者皆是仅靠机械式学习便能得分的题型,难怪司马光这样的顶级学霸瞧不上它们。

“能提供些策论也可。”江临明白司马光的顾虑,“但若是真正怀才之人因不懂四六而落于人下,岂不是更加可惜?此书面对天下举子,当然要有教无类呀。”

司马光有些触动,便松口道:“那你先送我一本《笔记》再说。”那笔记的编排模式十分新颖,他还没有研究完呢。

江临正要应下,小石头却抱着满当当的钱箱进来了,着急道:“临哥哥,咱们第二版的《笔记》都卖完了……抱歉,我才知道刚才王大娘拿的最后一本是从这位公子手里抢的。”

他连忙把怀里的《笔记》塞给司马光,道:“公子可先拿了我这本去看。书是新的,我只做了一点点记号。”

江临用扇子敲了敲小石头的额头,说:“你这小石头,是不是自己怠懒,就想把书往外处送?”

小石头捂着额头辩解

道:“我、我都已读完了,书上划出的篇章也都会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