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第56章(第1页)

57黄牛如断岸

虽然直接炮轰黑白塔的操作稍微猛了一点,但着实有效。

原本要花大功夫才能从洞中取出的玄铁和秘宝皆被水流卷着一股脑冲了出来。把“涅槃之凤”回收后,江临便把剩余的打捞工作交给了阆州当地的官兵,与谢龄又嘱咐了几句,便和苏通判约着喝茶去了。

苏通判一眼就认出了跟在他身边的沈括。二人闲聊两句,江临才知道,沈括的父亲沈周在阆中做县爷,与苏涣互通过名刺。

苏涣听说过沈括机敏有才的名头,想着让自己和弟弟家的孩子们都向他学学,便邀江临他们去了自己府上。

江临也想趁机去看看传说中的三苏一家,无视了处于叛逆期的沈括试图发的那点儿小脾气,欣然带着他去了苏府。

绕过回廊,便见五六个男孩女孩正聚在院里玩耍,都是十岁左右的年纪。江临正从里面找着未来的两个大文豪,苏涣便进了书房,去把自家弟弟叫出来与江临一见。

还没辨出从那群小孩里找到谁是苏轼、苏辙,江临便先见到了他们的父亲,苏洵。

“明允,这位便是朝廷派来阆州查案的少卿江临。江少卿,这位便是在下的弟弟,苏洵。”苏涣介绍完,才注意到苏洵的嘴角竟沾了些黑色痕迹,忙小声说,“明允,你是不是又将墨汁当成了午饭的蘸酱……快擦擦……”

苏洵闻言捂了捂胡子,说了声“失礼”。苏涣解释道:“在下最近拜托了舍弟来修我苏氏族谱,他品读先人事迹入了迷,吃饭时分了心,教江少卿见笑了。”

“哪里。”江临摇了摇头,“苏先生做事认真,对先辈功绩心向往之也是人之常情。”

他之前听说过苏洵“认墨为糖”的故事,知道这些文人读起书时能有多入迷,没想到今日竟能遇上一个现场版,一时间弯了眼睛。

苏洵眼神一动:“江少卿谬赞。”

他说话的语气略硬了些,苏涣找补道:“舍弟早就知道少卿乃上届的进士及第,对您佩服已久了。”

江临愣了下,旋即反应过来,此刻的苏洵虽然已经开始发奋读书了,但第一次科举还是没能考取到功名。他也没有可以自荐的人脉,所以才有时间游学四方,来到兄长家中小住。

江临不想过多地揣度苏洵此时的心境,只能把客套话说得更加真诚了些:“江某也久仰苏先生的才名,一直想与先生相见。”

这话本是个很好的台阶,但谁知他话音刚落,便有个看起来约莫十三四岁的小男孩从苏洵背后探出个脑袋。

那男孩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江临:“你看过我爹写的东西?觉得他哪篇文章最好?”

他那小模样,摆明了是不相信江临真的看过苏洵的作品。江临笑着问:“这位小公子是……?”

苏洵连忙把男孩从背后拽了出来:“这是在下家中次子,苏轼。”

苏涣解围道:“阿轼,你先去和阿辙玩儿,不要打搅大人说话。”

“无妨。”江临笑了下。苏轼不愧是哪儿有美食住哪里的东坡居士,小时候问起问题来也率真自然,一下命中的江临的要害。

苏洵的作品多是散文和书籍,江临一个理科生确实没有什么机会去读。

但,拍马屁,谁还不会呢。

江临伸出狗爪揉了揉未来大佬的脑袋,笑吟吟地说:“在下觉得你父亲文采斐然,写什么都好。但若要论起最好,那这本如今在编的族谱,定是闻名于世的佳作。”

·

实际上,连江临也不知道,苏洵在编的族谱不仅真的闻名于世了,还奠定了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位置。但他那句话,确确实实说进了苏洵的心坎里。

有谁不希望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得到肯定呢?

更何况在苏家兄弟眼中,江临还是个拿了进士及第的厉害书生,绝对不会质疑他的文学素养。

所以经过数盏茶的功夫,江临便与苏家兄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甚至还邀请苏洵一家一起上京看看——三月末的殿试在即,全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都会在此刻汇聚于京。

苏洵被说得有些动心,但还担心着路上支出的问题。江临听了忙打起了包票,和他七拐八绕地攀起关系来,表明会好好招待他们一家的意思,请他务必要好好考虑。

江临这样做,也不全是为了自己想要结交更多大佬的私心,也考虑了三苏未来的发展。

虽然三苏之后靠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成功名垂青史,但江临总觉得,让他们去接触一下京城里当代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人脉,并没有什么坏处。

所以他帮他们一家铺好了路,就看苏洵自己是如何考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