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六神格格的团宠日常(清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7章 第117章(第1页)

两个儿子一文一武、横空出世,似乎昭示着,一直作风低调的雍亲王府,就此向朝廷和天下世人,亮出已然丰满的羽翼。

也是这时起,让后来的雍正帝有了各种版本“因子继位”的逸闻轶事。

为了证明自己和两个孙子都不是闹着玩儿的,康熙按照惯例,给弘昀和弘时都安排了职位。

一个任翰林院编修,一个由兵部授职正五品守备。

原本四爷跟康熙说,让弘时当个侍卫就行了,还是弘时自己在殿试时强烈要求,才被想要继续看戏的康熙授了营职,进京城水师训练。

眼看西风起来了,那边东风也没落下。

弘晖在圆明园种了半年的地,招了几十老农、甚至还有个炼丹的道士潜心研究,终于把四蛋小蛋的初版化肥捣鼓出稳定版本。

四蛋小蛋完全不在意被大哥中途摘走桃子,他们毕竟是小孩,更喜欢新奇的研究过程,而不是单调重复的试验。

最近,理科蛋们受到了越来越浪的弘时的怂恿,把研究目标偷偷转向更刺激、更拉风的火器。

乌希哈发现后,先是后怕,发火骂了弟弟们一顿,又以“私下接触危险物品”为由,向长辈打小报告,剥夺蛋蛋们实验权利三个月,连带弘时一起罚抄课本。

等到弘昀弘时适应了上班生活,弘晖也种完了第一茬菜,准备开始第二轮试种,并扩大试用作物范围。

产量翻番是肉眼可见的,具体能有多大效用,用后有没有隐患,还需要很长时间去验证。

四爷和弘晖习惯了谨慎,见了初期成效后,没想急吼吼就张扬出去。

反倒是康熙,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事,一旬一问,又数度摆驾圆明园,看见那几亩向阳疯长的试验田,回宫后在勤政殿独坐到三更天。

之后,康熙开始在人前有意提起弘晖在干的事,又指派了心腹人手和几个能吏到圆明园。

不是抢功劳,而是给弘晖打下手。

既“举人阿哥”后,“种田世子”的名头也逐渐传开了。

很明显,康熙在捧雍亲王府,在给他们造势。

他这像是“认定四爷”架势,在朝廷上下激起无数暗潮。

大部分朝臣,被当年太子、直郡王和八爷的几次风波弄怕了,更倾向于康熙又想搞事。

高高捧起四爷,要么是想以四爷为刀,对付某些不安定分子,要么就是“捧杀”,想对付四爷自己,重复当初废太子的路。

也有小部分人,顺势就靠上来,盯准下任帝王,想混个从龙之功。

有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有的大智若愚、真心投效,还有的暗藏心思,想要浑水摸鱼。

不止四爷,在外当差的弘晖三兄弟,偶有出门交际的乌拉那拉氏和侧福晋们,都察觉到明显的变化。

连乌希哈,这几个月收到的、来自于京城其他贵女赏花出游的帖子,加起来都赶得上过去十年总和了。

为此,四爷在府里没少开家庭会议,统一对外行动方针,不管是造势还是捧杀,他们都要借力发挥,该占的名和势,不必再让,将这阵“猜测”“疑似”的风气,做实到“名正言顺”。

关注越大,压力越大,风险越大。

收获也会越大。

他要让康熙,让那些兄弟们,让朝臣、让天下百姓看到,他配得上。

现在也只有他能配得上。

……

颁金节前,宫里传来了一条有些奇怪的命令。今年宫宴,叫四爷和乌拉那拉氏,把府里所有的孩子都带进宫。

除了出嫁的玉录玳,也就是从大到小,足足十个阿哥,加上乌希哈这个夹在中间的格格,到时雍亲王府的队伍,想想就很壮观。

乌希哈猜想,也许是康熙年纪大了,更喜欢热闹?

到了进宫当日,乌希哈才发现,事情比她想得大条多了。

他们家,是一个不少的乌泱泱大部队,一溜排开,简直可以横霸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