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第 66 章(第1页)

鳌拜是南征北战的悍将,安亲王也是转战千里的骁勇之辈,两个人光天化日之下打成一团,虽然最后被人拉开,但是打的那几下也够他们疼的。

都是战场上混出来的老油子,最清楚怎么打最疼,他们可没什么不打脸的讲究,揍人自然要照脸揍,怎么疼怎么揍,不疼还叫什么揍人?

鳌中堂没有一点带坏小孩子的自觉,当即开始给小阿哥讲怎么打人。身强体壮有身强体壮的打法,身体没那么强壮有另外的打法,只要想打,总能把对手打趴下。

他平时在家就是这么教孙子的,看达福被他教的多好,胖崽儿结实又强壮,将来肯定和他一样也是巴图鲁。

隆禧:……

他觉得他不太行。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没有的东西不要强求,比起自己当巴图鲁,他现在觉得他长大后找几个巴图鲁到身边当侍卫更现实。

所以,他们还是继续讨论上一个话题吧。

七阿哥随手拿了本文书,翻开之后发现大部分字都不认识又讪讪放下,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绕到另一边问道,“整理的怎么样了?有办法解决问题吗?”

“办法自然是有的,奴才出马,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鳌拜看出小阿哥的窘迫,只当自己没看出来。

他又不是三岁小孩儿,发现小家伙认字认不全还宣扬的全天下都知道。

小阿哥当初发现他不认识汉字的时候是年纪小,还有就是他这个年纪,又是朝廷大臣,不认识汉字的的确不多,惊讶之下才那般反应。

现在又不一样,小阿哥才多大一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能看懂文书才稀奇。

寻常人家这个年纪的小娃娃还光着屁股到处跑着玩,他们小阿哥满蒙汉三种文字一起学已经很厉害,也就是现在年纪小,等过些年长大了,怕是考状元都使得。

还好他们小阿哥身份尊贵不需要考科举,这才给那些士子们留了个风光的机会。

鳌拜讨厌一个人时,那人进屋先迈左脚都是错的,喜欢一个人时,就是什么都不干都是好的,夸起来不知道什么叫适度。

幸好他是个武将,要是个文化水平高的文臣,只怕朝中又多了个彩虹屁能手。

顺治年间关于圈地的文书很多,鳌拜找来的只是一部分,他也没那个闲工夫亲自看完。

他把事情干完了还要户部作甚,主要的活儿当然留给户部的官儿。

朝廷几次圈地又几次禁止圈地,顺治二年的时候下令,百姓谁家的田产房屋被满人圈占的可以上报朝廷,然后朝廷从其他地方分出土地补给他们。顺治四年时的政令更加详细,圈地之举被永行禁止,同样依旧让被圈占田产土地的百姓上报朝廷,朝廷从其他地方分出来东西补给他们。

他找来那么多文书,就是发愁是从顺治二年之后开始清算,还是从顺治四年之后开始清算。

主要是,他自个儿家这些年也没少圈地,一下子都还回去他也心疼。

唉,早知道就不撂狠话了,一下子撩的太狠弄得下不来台,他的头发这两天都愁的掉了不少。

隆禧托着脸听鳌拜讲几次圈地的区别,摇头晃脑听的入神。

他三哥对圈地令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以前的奏折文书,鳌拜则是亲身经历过几次圈地,讲出来的故事比他哥更详细。

话说他们家二哥猜的真不错,鳌中堂现在看着的确像想后悔,不行,他们得好好唠唠,人要言出必行,不能说话不算话。

小阿哥揉揉脸,拉着鳌拜去院子里晒太阳。

这都中午了,不能一直待在书房里干活,劳逸结合最重要,不如叫达福过来享受一会儿天伦之乐,歇好了再继续干活儿。

正好他也想知道前些年禁止圈地时说要给被抢的百姓重新分地有没有真的分给百姓,分的是良田还是盐碱地,抢了人家房子的有没有盖新房子还给他们?

鳌拜让人搬来几张躺椅,听到这个问题有些尴尬,“上报官府的自然都还了,那时朝廷刚刚立起来,要是说话不算数,还不得被人嘲笑是草台班子。”

上报官府的有官府管,那些没上报的自然是没人管。

圈地令刚刚下来的时候八旗兵丁是什么德性他比谁都清楚,到手的地怎么可能再让回去。百姓被抢了就老老实实受着,不等去告状就被圈起来当家奴了,有机会状告旗人抢占田产的并不多。

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和小阿哥说了,他们现在已经入关,要治军严明,不能和以前一样肆意抢掠,军纪严明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