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第 73 章(第1页)

春寒料峭,冰雪消融,百姓在家里闷了一冬,春寒料峭也挡不住他们出门游玩。

隆禧盼他们家二哥出宫开府盼了好久,严防死守坚决不肯在这个时候生病。

让喝姜汤就喝姜汤,让泡澡就泡澡,让早睡就早睡,乖的和往里日调皮捣蛋的七阿哥判若两人。福全实在放心不下,临睡前去喊了个太医过来,又给那小祖宗灌了一碗药才算作罢。

万幸小家伙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那个精神满满的臭小子,这才让操碎了心的新晋裕亲王松了口气。

别看隆小禧昨天拍着胸脯保证他是个生龙活虎的精神小孩儿,其实心里也虚的很,要不也不会连“是药三分毒”都不敢说,他也怕吹了冷风就着凉发烧。

就他们现在的医学水平,感冒发烧真的能死人。

住在王府和住在皇宫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早上起来推开窗子,看到外面精致的连廊还有景致颇好的小花园,心情都跟着一起开阔了起来。

和阿哥所相比,再小的王府都是大的。

福全和常宁不怕冷,俩人已经穿上了春装,只有隆禧一个人穿了一层又一层,裹成小圆球之后还在外面加了斗篷和帽子。

他们要出门,得穿严实点儿才行。

福全本来不想带俩小的去外城,京城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安稳,街上人来人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坏人混进去。

即便没有刺客杀手,遇到小偷小摸也很败坏心情。

架不住两个小祖宗闹的厉害,只能约法三章然后带他们去外面看看。

太远的地方不能去,最多就是去正阳门大街上的铺子里瞧瞧,京城最繁华的地方就在那一块儿,他们自己开的铺子就够转悠好几天,没必要再去别的地方。

隆禧和常宁对他们家二哥的安排没有任何意见,能出去就好,他们的要求不高。

平平无奇的马车驶出王府,出了崇文门后一路向西往正阳门而去,后面只跟了几个穿着常服的护卫,汇入人流后丝毫不显眼。

内城住的是旗人,里面规矩多,又没有能吃喝取乐的地方,平日里显得很是沉闷。和内城相比,外城的热闹用言语都形容不出来。

京城的汉人百姓时代生活在这里,从内城搬到外城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只要人还在,在哪儿都能过的红红火火。

大街上热热闹闹,两边的店铺门口还有不少小摊贩,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不绝于耳。

福全坐在马车里给两个弟弟介绍两边的店铺是卖什么的,附近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摊。

和店铺相比,地摊才是真正的卧虎藏龙,不知道哪个摊位就能发现唐朝的物件宋朝的宝贝,还有海外商人远渡重洋带过来的水晶灯、鼻烟壶,许多东西本该摆在店铺里供富商贵族挑选,到了地摊上却都是一视同仁,谁想看都能看。

常宁托着脸沉思,好一会儿才想出一种可能,“难道有人打劫了外国商人的船,抢了他们的货物,没办法正大光明的出手,所以才沦落到地摊上?”

海上风浪那么大,鬼知道那些商船是被风浪掀翻的还是被人打劫之后凿翻的,他知道沿海一带有不少贼寇,没准儿就是那些贼寇干的。

“也可能地摊上的东西不是西洋商人带过来的那些。”隆禧戳戳常宁的胳膊,挤眉弄眼,“五哥忘了吗,宫里有不少自鸣钟是南方的手艺人做的,他们连自鸣钟都能仿,其他的自然可以。”

只要换个造型就能卖上高价,那些手艺人当然愿意向钱看。

“也是,西洋人能造的咱们的工匠也能造,一说那些东西是西洋物件儿,就算价格比常见的那些高了很多,和传教士开的店铺里的价钱相比也算不上高。”常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买家以为自己捡了漏,卖家也赚了更多的钱,两全其美,不错不错。”

“前提是买家不知道自己买到的是仿品。”隆禧弯弯眉眼笑的开心,“要是知道花大价钱买的是咱们这儿的工匠仿制出来的,他们还不得气的摔桌子?”

“捡漏捡漏,捡的就是运气。这些小摊贩不像有店铺的商贾,他们的东西卖就卖出去了,隔些天换个地方,买家发现了也不知道去哪儿找他们。”福全拉开车帘,脸上的笑容一如既往的温和良善,“再说了,咱们的工匠做出来的东西不比西洋人差,用更低的价钱卖到同样的东西,归根结底他们还是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