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异兽修仙:开局成为不灭狂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终结之地(第2页)

这种节奏是宇宙的心跳得声音,通过创造之舞的善行而产生,宇宙本身被表现为环绕此神的光环,光环出自雕像底座上的摩卡罗之口。

与这创造的瞬间互补的,是同时发生的宇宙的毁灭,由那些给光环镶边的火焰和持在此神左手中的单独一朵火焰来象征。

这朵单独的火焰使一切化为虚无:恰恰与此神右手中的创造之鼓保持平衡。

下边的右手表示要抚慰他的信徒,预备赐福先作出令人放心的无畏势,进一步证实赐福的是下边左手的象手势。

这种“旗子”手势由垂下手指模拟象鼻构成,在此指向真从无知的侏儒背上弹跳而起的左脚。

这一象征性的手势使信徒有希望解脱摩耶的苦难,同时右脚以舞蹈的全力踏着侏儒的背脊。

侏儒握着一条有毒的眼镜蛇,而同样的毒蛇像一件装饰品佩戴在湿婆赐福的右臂之上。

在许多其他的有意味的细节中,可以看到一个骷髅在此神缠结的发髻的宝冠上,还有一弯新月,象征着湿婆分阶段出没于宇宙,即使隐藏时也一直在那里。

在他那夹杂着死者骨灰的发髻中,湿婆承接了从天而降的恒河——一尊恒河女神象的小像立于右边的头发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鱼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罗。

这种象征性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湿婆教信徒来说这尊圣像是阐释这位跳舞的创造和毁灭之神的无限怜悯和宇宙力量的一种形象化的启示。

而毗湿奴则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天,乘金翅鸟。

通常以‘四臂’握着圆轮、法螺贝、棍棒、弓的形象出现。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

毗湿奴又译遍入天、毗搜纽。是保护之神毗湿奴,在吠陀时代原来是吠陀太阳神之一,在印度教时代升格为维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为印度三大神之一。

传说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也就是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之始。

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

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在吠陀神话中的毗湿奴并非有力量的神。

但在神话中,他却在三大主神之一,占著有力的地位,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

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湿奴通常是王者衣冠,肤色绀青,佩戴宝石、圣线和粗大的花环,四臂手持法螺、轮宝、仙仗、莲花、神弓或宝剑,他的武器有时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坐在莲花上或乘骑金翅鸟伽鲁达。

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他还有一张神弓和一把神剑。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身上,有时骑在一只大鹏鸟上。

他的妻子是天神和阿修罗搅动海时出现的,名叫吉祥天女。

毗湿奴居住在迷卢山顶的天国韦孔塔,吉祥天女拉克希米和大地女神昔弥是他的神妃。

毗湿奴下凡救世的故事在印度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毗湿奴手持法螺贝,光环、棍棒与莲花,座骑是一只称为加尔达的大鸟,千头的舍沙龙或称阿南塔龙,将其掩蔽。

毗湿奴他的肚脐上长了一株莲花,传闻梵天便是由此而生,创造新世界。

毗湿奴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阿哇陀那,也就是权化或称化身的神话,化身的种类没有一定,但一般都称他以十种化身来救世,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

这十种化身分别是:灵鱼马特斯亚,洪水泛滥时拖曳“方舟“,拯救了人类的始祖摩奴,传闻一说鱼是大梵天的化身。

二是神龟库尔马,以龟背支撑曼陀罗山作为搅棒搅拌乳海,使诸神重获不死的甘露。

三十野猪瓦拉哈,与妖魔搏斗了一千年,最后杀死妖魔,从洪水深渊中拯救出沉溺的大地女神昔弥。

四是人狮那罗辛哈,把蔑视毗湿奴的魔王希兰亚卡西普撕成碎片。

五是侏儒瓦摩纳,又叫三步神,向魔王巴利要求三步地方,结果三步跨越天、空、地三界,隐喻太阳早、午、晚跨越宇宙空间。

六是持斧罗摩,为了维护婆罗门至上的地位而惩治傲慢的刹帝利,先后二十一次从大地之上上肃清傲慢的刹帝利,维护婆罗门的统治地位。

七是罗摩,即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主人公,在神猴哈奴曼协助下,战胜了楞伽岛的十首魔王罗波那,夺回了被魔王劫持的妻子悉达公主。

八是克里希纳,马图拉地区的牧神和英雄,也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周那王子的御者和军师。

九是佛陀,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这里佛陀降格为毗湿奴的化身之一,怂恿妖魔和恶人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认天神,引导他们自我毁灭。说明佛教在印度本土已走向衰微,被印度教吸收同化。

十是白马卡尔基,在世界毁灭前夕,毗湿奴本人将骑着白马持剑而来,重建宇宙秩序。

在这里毗湿奴代表的是现在,湿婆所代表的则是未来,与梵天一同掌控着过去现在未来,象征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