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某柯学的咸鱼至上主义侦探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41(第1页)

【41】警校篇

对我来说,监狱那件事已经结束了。

我今天就懒得过去,毕竟还要坐车来回,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我对浦田老师不能这么说,我要说这是给犯人精神上施压的策略。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浦田老师见学生们都走了,就问我怎么看出那个人做了杀婴案的事情。他也去警视厅问过案子的进度——婴儿失踪,只能确定说犯人a是最有可能知道孩子行踪的目击者,也有很大的可能就是他就是带走婴儿的凶手。

一般来说,入室灭门的连环杀手很少会有携带受害者离开现场,因为这很容易被人联系起来,也没有必要多做无用功。

从逻辑推理上来说,这人应该就是杀婴案的凶手。但问题是找不到尸体就无法由此盖棺定论。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英国的推理剧,里面有个罪犯是这样的,他的案子破解得非常简单,手法简单粗暴,但是他杀的都是一些被他邀请到家里的流浪汉。这些人的身份无法被查清,因此警察们不得不跟着罪犯的节奏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连被害者的数量也不清楚。

因此这件事情上,本身就不能被囚犯带着节奏走。他之所以瞒着婴儿的案子,就是他发现警察很着急,他可以从警察焦灼不安的态度里面获得愉快。

在我第一次进监狱的时候,我就发现囚犯其实很好奇我会问他做过什么案子。当时是由我控场,只要我不谈,就没有人谈。他渐渐发现我根本没有意向去谈案子时,他对我的兴趣就下降了。

对我的问话都是要谈不谈的态度。

我理解任何人聊天都希望聊到自己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犯人都会期待别人和自己聊犯罪的事情,由此获取成就感的更少。

我当天回去,就让警视厅切断与犯人a的任何固定常规的联系。

而犯人a若是真的以此为乐的话,反而会着急。因为他一旦失去了有杀婴案作为谈资,他就只是普通的犯人。下一次聊天,他一定会为了吸引警校生的注意,努力积极地配合聊天。

果然,第二次聊天的时候,他的话就比上次积极了很多。我有一度也怀疑过他是那个人派过来接近我的棋子,所以比对过他在松田阵平和在警视厅的自白。

若是被人教出来的对话,基本都是背出来的,关键词一定会重合多次,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简练。但我发现他的废话还挺多的,说明他并没有和那人接触。

事后我仔细想,发现既然那个人在第二次的时候就接触了松田阵平,那就是那个人其实很早就知道我接触的犯人是谁。这反过来就说明,那个人和犯人a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否则,我第二次和犯人a接触的时候,我起码会被他的眼睛给看穿。

那个人故意给我一个暗示了。

总之我起码在第二次访谈的时候就确定他一定和杀婴案有关,所以才开始去确定是时候动身去现场看一圈。

我对浪费力气的事情并没有特别多的兴趣。

我第一眼其实就注意到阳台。

要我用这种轻层夹层板的公寓里面藏尸体,我首先想法也是阳台的方向。但是我觉得这基本就是送分题,警察如果没有翻里面的东西,我就可以开口骂了。

研究过周围阳台的痕迹,看到确实有沙土被翻过,那我确实能感觉到当时警方线索断掉的想法。我往阳台四处看,外面就是临街,人来人往,根本不好藏东西。旁边确实有一块空地,但上面全是又笑又叫的人形凶器——小学生。空地土质疏松,小朋友又属于喜欢到处挖挖的年纪。藏在那里每天都要想有没有人发现,就太危险了。

因此当时我有个想法,凶手一定藏了自己的作案手段。婴儿尸体早就不见了,否则不至于目暮警

官他们查了那么久,花了那么多警力也找不到。

他们肯定捞过下水道。

他们也肯定翻过垃圾袋。

刚巧松田阵平把厨房给弄乱了,我才注意到一件事——他根本不怎么用厨房,为什么要购置那么多厨用物品,且缺失花肥

我便想起了厨余降解。

常理来说,厨余堆肥发酵的时间是在二十天以上,但是如果有发酵素,或者其他其他催化剂,我记得是可以将降解发酵的时间缩短到了一半。

于是我的想法是让目暮警官去调查那土里面的成分,由此推断犯人用的是什么花肥,对应市场上哪些在售的厨余化肥。

结果来周初,目暮警官就做出了鉴定报告——发现犯人a用的是强力活性真菌,处理五公斤的厨余食物,只要5克,而且降解时间不超过36小时。

破案了!

根据他使用的量,逆推他降解的厨余食物,高达10公斤,他平常在家里也不用厨房,哪来的10公斤厨余?

那只能是被携带过来的婴儿。

……

因为上次已经被松田阵平问过一次,我在警视厅也讲过一次逻辑了,现在还要再讲给浦田老师,我已经觉得累了。

“感觉他有问题而已。”

“能察觉别人有犯罪行为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