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带着工厂穿民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第 73 章(第2页)

她不可能将日本商人全部撵出华国,一是没有那个财力,二是她没有武器,一人之力斗不过一个政府。既然他们要做人造丝,又不会影响大多数百姓,对她而言就是最好的结果。

倒是另一件事,秦无双非常在意,“你到日本购买生丝设备,从他们那边买一套化肥厂吧。”

“化肥厂?”苏望亭愕然,“这花费不低啊?”

秦无双点头,她手头终于攒够了钱,“你问问他们乐不乐意用白银支付?”

她没有那么多大洋,再说她也不愿意大洋流落到日本人手里。用现代的白银来结算,可以省不少钱。

苏望亭不用问日本人,直接就能回答,“当然可以。大洋不就是白银做的吗?日本人也更乐意要白银。”

秦无双点头。

她让苏望亭先去日本考察,自己则是在上海郊外选址。

想要盖化肥厂,一定要远离城市,地方还得宽敞。

她带着小华在乡下看地方,快到晌午,顺道去了趟金银村。

农民正在地里收庄稼,现在正是收红薯的季节,不少外村人过来询问。

之前秦无双说这蜜薯产量能达到两三千斤,大家是不怎么相信的。只有亲眼见过,他们才愿意相信。听说金银村收红薯,全都跑过来观看。

凉风吹拂着一望无际的田野,村民们正在地里热火朝天刨红薯。

秦无双带着福利院的一帮孩子过来帮忙。他们干不了重活,也就帮着捡红薯。看着他们兴奋得模样,她脸上也多了一丝笑模样。

红薯是不耐储存的,有许多村民将红薯收上来,并不往家运,而是直接用刀切成条放在地里晒。他们甚至都不洗外面的尘土。

秦无双以前听养母提过,小时候就是吃红薯长大的。但是亲眼见过,还是相当震撼。

村长过来喊秦无双,“东家,我们家的红薯已经刨好了,我刚刚称过,亩产有3100斤。”

这就是没有化肥的效果,如果用化肥,亩产至少能翻一倍。只是她有些犹豫,要不要给村民们用化肥。其实化把的作用是为了补充土地里缺失的氮,百姓一般用的是农家肥,由于氮的挥发性,导致农家肥里面氮元素含量极低。如果氮元素缺乏,有机肥里

面即使含有大量的磷钾及中微量元素,作物产量也不尽人意(来自新闻)。

用了化肥,刚开始的确可以增高亩产,但是百姓不懂得平衡土质,只会加大化肥用量。长此以来,土质容易遭到破坏。

因为这则忧虑,秦无双对村长汇报的好消息兴致缺缺,不怎么高。

村长也没有注意她的表情,倒是外村人将村长拦住问个清楚,“真有这么多?不会是骗我们的吧?”

村长不服气,“你们自己看,这蜜薯的产量是不是比你们自己种的高多了?一个藤上结了好几个果实。而且个个都很大。”

都是农民,只凭眼睛也能估出来。但是产量直接翻了三倍,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村长也没有强逼着他们买,蹲在地里擦红薯,“这蜜薯产量高,而且又甜,你们今年买了种子,明年就可以自留种。也就花一年的钱。多好的事啊?又不像玉米,年年都要买种子。”

玉米是杂交,但是蜜薯不是。可以自留种,能省下不少钱。更何况它的产量还如此高。

不少村民都心动了。纷纷向他购买种子。

秦无双回去的时候,村长向她汇报好消息,“他们想要4000亩蜜薯种子。”

秦无双笑了,“继续努力。你们要是吃不完,可以卖给我。你们统计一下。我也收蜜薯。”

村长点头应了。

秦无双将孩子们送回福利院就回到凤凰街,苏望亭已经等候多时了。

秦无双眼睛一亮,“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让他们通知我?”

苏望亭摇头,“我没什么事情,就在这儿等你回来。”

秦无双给他倒了杯茶,询问他调查结果。

苏望亭却没有直接说设备的事情,他告诉她一件事情,“我在日本留学的朋友告诉我,化把会破坏土质。咱们国家的农学家也在报纸上发表过反对引进化把的报导。”

秦无双没看过这种报导,她看向他,“你的意见呢?”

苏望亭苦笑,“如果从长远来看,化肥确实是灾难,但是咱们国家的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哪还管得了以后呢。百姓才是国家的根基啊。”

这话一点不符合他的身份。他这样的富家公子居然也知道百姓疾苦,当真难得。

秦无双敲着桌子,没有发表意见,而是问他设备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