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紫拐乌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章完结阅读33(第1页)

展视,但在小石壁之上,刻有“济龙洞”三个雄伟大字。33kanshu

“济龙洞”二字一经入目之后,吴湘便即时联想到“济龙谷”。心想宁帅伯与两位小师弟未曾向自己提及此洞。当然师伯也绝不知悉后山洞涧之中,会有此古洞了。

转过石壁,洞中大亮,吴湘又是一惊,见这石洞与洞道正成“丁”字形,洞道尽处就是石洞,洞道与石洞之间,即是以刻有“济龙洞”三字的石壁为隔扇。

洞内高大宽敞,设置简单。这时在石壁对面靠洞墙中央,横置有一石榻,榻上端坐着一位紫衣瘦而长须老人,榻前置一石案,中间放有一颗明珠,宝光四射,照耀全洞如同白昼,适才吴湘在洞口所见的亮光,即是此珠所发出的光亮。

在石案上明珠的旁边,还有一册黄色簿卷,和几个铁环,全洞其余冉无他物。

吴湘慢慢的走向老人,到达石案之前,留心查视才看出这老人是久已坐化,但是相貌威猛,仍有一股严肃崇高之气。

吴湘诚敬的默祷了一番,然后乃先注意到那本黄卷,见上边写着“济龙八爪宝录”六个正指字,心中虽然想到此书必极宝贵,但这“济龙八爪”是什么武功,他可是丝毫不解。

再看那铁环共有八个,每个都是大如碗粗如拇指,似铁非铁似铜非铜,成红黑之色,也不知用何种质料所打造。吴湘伸手一试,分量极重。

这时,吴湘发现在铁环下面压着一张索笺,上面写道“人生幻灭无所争,百年到老惧是空,如能知得来和去,恩怨仇恨化太平。”

这简单的四句话看来非常平俗,却是能发人深省,吴湘看罢,觉得这位老人能够退隐深山,大概即是田于着开了人间的一切。

在前面四句话的后边,还有几行个字,是写着道:

“老夫一生游侠,晚年息影于此洞,日后如有人来此,即以桌上之宝录,飞环,沉沧珠三物相赠,老夫仗此成名天下,希来人亦能借此多作善举,以为天下人造福。

最未一行小字,是:

“段济龙识。”

吴湘看罢,即刻又减敬的向老人深深拜了三拜,默谢宠赐之恩。

然后,便伸手拿起那本宝录,打开一看,上面共是画着八个人像,全部都是掌式,每式都有详细说明,其中有两三工是双掌在前,面向后转,双目的注观方向与出式相背,这是和一般拳式大不相同之处。

一般拳式是注重的手眼身步法,步眼身法合,脚手相随这套掌法很多地方平常理之外,再看每式下边的注解,亦极怪异难于须悟。再翻检下去,便是八枚飞环的使用方法,和沉沧珠的用处。

吴湘无暇多看,即将宝录及飞环收起在将取沉沧珠之前的一刻间,又行抬眼看了老人最后一眼,忽然在老人右边后方的洞壁上,又发现了斜斜的几行字迹,不是刻在上面,也不是写在上面,而是用手指划在石上,字体苍劲,每字入石三分,着力轻重极为均匀。是似诗非诗似歌非歌的几句:

“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为我。合眼拢眉又是准?”

吴湘看了,心中一动似有所悟,停了半响,陷于沉思,忽由洞口之处吹进一阵微风,案上纸笺一飘落地,吴湘即忙检起纸笺取起沉沧珠,转身出洞,行至洞口又将方石仔细封好,仍沿石壁飞登而上。

一登峰顶,便见健儿璞儿两个对坐在一块大石上哭丧着脸在等候着。一见吴湘,两人一跃而下,同声问道:

“吴师哥,这半天你到那儿去了?”

吴湘一笑顺口答道:

“去找一样东西。”

随着一看阳光已过响,便道:

“师伯老人家恐怕盼望很久了,我们走罢。”

也未等两小答话,身形微伏两手一抄。一边着夹着一个,向济龙谷如飞而回。

行至中途吴潮即遥见济龙峰顶立着一人,瘦身长衫迎风飘拂,猜想必是宁师伯.及至近处果是剑尊宁欣。即忙将两手放下,上前见礼道:

“有劳师伯牵挂了。”

接着两小也同时低声叫了声:

“爷爷!”

好像犯了罪似的又都低下了头。

剑尊宁欣一看两小满脸泪痕和那付狼狈样子,知道大小总是有事情,便对吴湘劲明的一笑道:

“有贤侄在,老夫尚有何放心不下的,你们到后边遇着什么事么?”

边转身领先向茅舍行去。

吴湘答非所问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