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江鲟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9章 稀有价高(第1页)

至于淋水孵化,首先要选择通风的房屋,在室内搭架,把鱼巢均匀地悬挂在架上,或在架上设置竹帘,将巢平铺在竹帘上,常常用水壶淋水,注意时间和次数的把握来保持鱼巢时刻湿润。

孵化期间,室温控制在20~25c左右,当胚胎发育到发眼期时,应立即将鱼巢移动到孵化池内,方便鱼苗孵出,这是冬季鱼卵孵化最好的选择。”

“明白了,池塘孵化比较接近自然,淋浴孵化讲究的则是人工技术,刘总之所以准备了这两种孵化方式,就是为了保证一年四季鱼苗供给。”周晔举一反三,立刻明白了刘大山的用意。

“正是,因为和一些饭店签订了合同,咱们的养鱼场就得保证每天都有成鱼供应。那么自己拥有孵化设备,就不用担心鱼苗供应不足了。

不过照料鱼苗的活儿比较精细,确实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可这种自给自足的快乐,只有你拥有之后,才能体会其中的其乐无穷。”

说话间几人就来到了流云村的孵化池,十几个鱼塘靠着山脚分布,一条小溪从中蜿蜒而过。

而鱼塘右边则是一个面积看起来特别大的彩钢棚,彩钢棚四周都是围起来的,只留了一个可供三轮车出入的大门,门口还停着两辆装有水箱的三轮车。

刘大山并不急着带他们去彩钢棚里,而是来到了一个面积稍小的鱼塘前,开口说道:“这个池塘是专门为鲈鱼准备的产卵池,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首先得估计出生产规模,按照规模预留好池塘面积。

产卵塘最好是带斜坡位置,沙土比较多的土塘才行,产卵鱼塘不宜过大,水面控制在3-5亩左右,水深13-15米为宜。保证鱼塘能够被阳光覆盖,池底温度适宜,溶氧充足,才有利于产卵孵化。

像这样的产卵塘,我们布置了2~3台叶轮式增氧机,晚上开启增氧机,白天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开启,阴雨天则需要全天开启来保持塘水清爽,水质清澈,透明度不得低于30厘米。ph保持70-78,氨氮<04gl,亚硝酸盐<03gl,在春季育苗前每天都要进行检测。

如果要培育冬季苗,还必须得给产卵塘搭上温棚,提高池塘水温来减少天气变化的影响。”

“鲈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不低,目前是销量领先的经济鱼类之一,你们也可以试着养殖。”李琦开口说道。

“好,那咱们就把它当成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但我们还是想要多了解一些市场上比较少有,经济载体比较高的鱼类。

我们所在的地方在四川和云南交界处,作为金沙江畔一个比较传统的渔村,很多稀有鱼类都在这里生存产卵,也就是说那边的水域和气候,是可以适应很多稀有鱼类养殖的。

因为资金有限,我们一开始的规模不会很大,就只能在品种上下功夫。”周晔此刻已经完全投入进去,把自己所想要了解的诉求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市场稀有,经济载体比较高,你这想法还真是不错,打算走精品路线吗?”刘大山一下就嗅到了商机,有水生物研究院做后盾,鲟鱼都能养出来更何况其它品种。

“目前是这样规划的,但普通的经济鱼类也必须得有。”所谓以心换心,刘大山毫不隐藏地传授养殖经验,周晔自然也不担心自己的计划被别人知晓。

“据我所知,目前价格最高的品种里面,鲥鱼算得上一个,人工养殖每公斤可以卖到一百六至三百块左右,野生的就更贵了,价格在两千到五千左右,完全可以说得上是有价无货,这东西在长江中下游特别受欢迎,只是不知道在你们金沙江适不适合养殖,这个你们可以去专门了

解一下。”刘大山对于养鱼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开口就把目前市场上价格比较高的鱼给搬了出来。

周晔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刘大山又继续说道:“还有一种鱼,我年轻的时候在云南吃过一次,那味道怎么样先不说,但价格是真的很喜人,一斤就得几百块,还是人工养殖的,当然野生的也不能吃,人家早就列入了稀有鱼类保护名录了。

我说的就是大头鲤,这鱼虽然卖得贵,可养殖难度真的不小,对水质的要求也很高,除了云南,目前还没有多少地方养殖成功过,加上生长缓慢,最大只能长到两斤,成长周期也要两年,所以不管价钱多贵,对好这一口的人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要是遇到个头大一点的,那就更贵了。

金沙江那边的水质我不了解,不过你们可以试着做一下检测,要是能够把这个品种养出来,绝对是养鱼界里的独一份。”

“好,等回去之后,我就做环境匹配,如果将来我们能养出来,一定第一个请刘总过去品尝。”江象鱼对这种有挑战的品种,心里升起了一种欲跃试的感觉,只盼着环境能够匹配,真的把它给养出来。

“还有其它品种吗?”周晔低声问道。

“有,比如松江的鲈鱼,云南的鱇浪白条价格都不错,咸淡水、纯淡水都可以生长,对环境也不是很挑剔。

还有一个翘嘴红鲌,价格也特别的惹人喜欢,之前我也养过一池,可惜野性太足了,养得费劲,最后不得不放弃。

黄河鲤的价格稍微要低一些,一斤可以卖到三四十块,适合鱼塘,网箱、流水、稻田、山塘等各种水量充足的地方养殖,我这边也养了五六塘,每年能够出个一两百万的样子,算是效益不错又省事的鱼类。”

说话间,几人不知不觉顺着几个孵化池回到了之前看到的彩钢棚的位置。

刚一进大门,就被里面的动静给镇住了,大大小小的池子边,都有忙碌不停的工人,他们身上穿着灰白色的工衣,头上还盖着帽子,比之前外面看到的着装要整齐很好。

棚里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仪器,里面有好几个还是周晔在水生物研究院里见过的,如果不知道这里面是孵化棚,只怕会把这里当成研究中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