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深藏于骨(出版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第2页)

看上去像是一封简短的敲诈勒索信。

不过她很快就明白了,这是宋远成的女儿被绑架时他收到的勒索信。宋远成一直保留着它的复印件,并且没事儿就拿出来看,一定是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她将那张字条仔细地看了几遍,没有发现任何特别之处。那就是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字条。

那天之后她又趁父母不在时打开抽屉去偷看过几次那张字条,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这么做。尽管家庭关系非常融洽,但她还是偶尔能感觉到这个家里有一根刺,在隐隐地提醒着家里的每个人,不要忘记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她打开字条后照着临摹了起来,她也说不上是为什么,可能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与那段过去的事产生联系。没想到这一行为却为她后面的人生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

后来宋远成失踪了,她也渐渐地忘记了这张字条。直到大学期间,她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东安镇拍摄作业,视频中拍到了一个小超市的老板。近距离拍摄这位小超市的老板做记录的画面时,对方的笔迹和她大脑深处的某一画面重合了。

是家里那张字条上的字……

最开始她也不敢相信这个巧合,是这个人吗?她询问身边的人,查找各种资料,但是这个叫王治国的男人和一辈子待在东阳市的父亲似乎没有任何交集。

但她仍不放弃,她借着拍摄纪录片之名多次前往东安镇,不停地和王治国聊天,还给他送东西,终于打听到他曾跟着一个叫马雪莹的人投资,五万元打了水漂的事。五万……这正是那封信上的赎金金额,这是不是过于巧合了呢?

她对王治国的怀疑又加深了几分,也许是急需用钱,家里的存款又都拿去投资了,他才去绑架了宋小春。以这阵子对王治国的了解,她毫不怀疑,这就是他会做出来的事。但是远在东安镇的他是如何选中宋小春这个目标的呢?她还是想不通。

不过幸运的是,王治国似乎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次闲聊时,喝了些酒的他炫耀般地说起自己曾绑架过别人的孩子。那时她几乎失了态,她记得自己抓着王治国,逼问他到底绑架了谁的孩子,那孩子又去了哪里。如果有人拍下那时的照片,她一定凶神恶煞、双眼通红吧。

然而王治国笃定地说绑的是骗走他积蓄的马雪莹的孩子,成功拿回五万块钱后他就放了那孩子。无论她怎么逼问,对方都没有改口。

可他写的勒索信又怎么会跑到宋远成的手上呢?

她想了很久很久,恨不得把从小就喜欢的侦探小说里的方法都想了一遍,最后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是马雪莹在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绑架之后,又将整个绑架过程复制了一遍,去绑架了宋远成的孩子?

另外她频繁前往东安镇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是偶然打听到的,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处,但她姑且还是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但这一切只是猜测,想要摸清楚整个事件,就必须找到马雪莹询问。这到底要怎么做呢?

她转而开始调查马雪莹。发现马雪莹的儿子秦思明和自己差不多大,也在读大学。似乎是为了出国做打算,秦思明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她马上也去报名,却得知已经报满了。她找到辅导班的销售,找了各种借口,费尽口舌插进了那个班里。

她很快就和秦思明成了朋友。

和秦思明的相处非常愉快,假如不是带着目的性,也许她真的会和秦思明成为知己。正当她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的时候,有一次秦思明和她一起出去吃饭,走在街上时他突然指着一个街心公园说小时候他母亲经常带他来这里,他还记得有一个叔叔给过他几次糖。有一次突然肚子疼,那个叔叔还专门回家拿了药。

秦思明回忆着往事说着:“你小时候吃过一种柠檬糖吗?不常见,但特别好吃。小时候我牙不好,我妈不让我吃糖,那个叔叔拿给我吃的那种柠檬糖酸里带甜,特别好吃。可惜现在都没的卖了。”

这一刻,她百分百确定了,马雪莹一定与那起绑架案有关。

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马雪莹杀死了宋远成。

可是,要如何证实呢?

关于这一点,她又思考了很久。

报警?时间过去这么久,警方能管吗?关键是她手中没有能够证明对方犯了罪的证据,一切全都建立在假设之上。

而且如果只是判刑入狱,那未免也太便宜她了。

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

宋迎秋迟迟没有想好该怎么办,而命运再次给了她灵感。

一个周末,天气很好,宋迎秋突发奇想去家附近的一处绿地散步,发现一个女孩子拿着一把小铁铲在地上挖着什么。

“你在做什么?”她有些好奇地凑上去问。

“我要把我的猫埋在这里。”女孩低头挖着土,旁边的地上放着一个塑料袋,隐约可以看出里面装着一只田园猫,应该已经死了。

“为什么要埋在这里?”

“我小时候家里也养了一只猫,后来猫死了,爸爸就带我把猫埋在了这里。我想……两只猫如果埋在一起的话,它们也能作伴吧。”

原来如此,这一刻,宋迎秋突然产生了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