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商议(第1页)

转眼,半月过去了。

嬴政一行十三人,分成数批次,终于将下江里所有的乡民走访完毕。

首先是富贵人家,如父老正那般的人家只有正、舍宰两家。

其次是殷实之家,是如监门路等有资产、家中小富且有些许权势的家庭五户。

接着是小康之家,是如什长和伍长等,能确保自家吃穿不缺,住房完备的家庭十户。

再次温饱线上的,是勉强温饱,年年没有余粮的家庭二十户。

接下来是穷苦之家,是艰难度日,忍饥挨饿,冬天里注定受冻的家庭,共三十户。

最后是濒临之家,是那种肉眼可见有一半人可能挨不过这个冬天,而离开人世的家庭,共八户。

而王二一家,属于那种需要忍饥挨饿受冻,但能艰难熬过冬天的一类,不过,这是在抵押田地借粮的情况下,而且是好田。

抵押出去的田,其实也相当于没有了,毕竟,几个地主家就没有发生过有人把田地成功赎回来的前例。

主要粮食作物有粟米、稷、黍米等,肉食来源有,自家喂养的牲畜,山林里捕猎而来的猎物,如野猪、狍子、野山羊等。

但打猎而来的的通常也不多,毕竟打猎是讲究技术和时运的,有时一天能捕到几头猎物,有时数旬也不未曾见到收获。

而且,有时能遇到也不一定能够捕到。

吃肉是件欢喜的事,即便此时的猪肉是酸的,对于一年不见几次荤腥的普通人家来说,那也是美味佳肴好吧。

下江乡民普遍没有衣服,户人家有一件麻衣或者两件麻衣,就已经是极其富裕的了,许多人光着膀子,赤身在寒冬中瑟瑟发抖。

乡民们衣服主要是由麻布或者兽皮制作而成,工艺简单,并不能很好的御寒,与其说是衣服,不如说是晚上睡觉的被子。

此外,乡民们的住房,都是土墙夯基而成,在房顶上铺垫干草,幸好巴郡山里没有很大的风,不会卷轴屋顶的三重茅草。

极少数是像正那样的,是高大的土墙围拢,房屋是用石瓦盖的,十分坚固。

而还有部分人,他们如同老四头一样,住着木棚,屋子里刮风下雨全凭天意,这些木棚多搭建于岩洞之下,或者山坳之中。

至于行走,鞋是很少见的,人们穿着木屐或者草鞋,小心翼翼地走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

交通工具,只有少数富有人家喂养有几头牛,这些牛可比人金贵多了,毕竟,秦律对于牛很是保护,驼重物的时候还得靠它们。

至于工具,都是简易的木锄、石器等,青铜器是很少的,这是相当于现代枪支的存在,属于管制材料,技术高尖的器械,也流传不到这个偏远山区里。

“以上,就是此次走访所得的大致真实情况。

现在,乡民情况明了了,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改变现状,让下江乡民的日子变得好起来。

同时,还需要对下江的江河山川、地脉走势进行摸排,对江湖林草、天人渔农进行统计和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是和前一步工作相铺相成的,要同时进行的。”

嬴政将走访结果、未来工作进行了梳理,与同行随从和父老正等人进行讨论。

下方众人听完后,陷入沉默,一个个老谋精算地用眼神交流。

这不,年龄最大的岭上箐什长鱼凫,被众多本土基层官员推举出来代表发言,也只有他适合。

一来经验,或者说经营原因,其在下江牵扯的利益颇深。

二来由于年龄原因,即便惹得嬴政不快,碍于礼法规定,嬴政等人也不好怪罪。

“回里典,老朽是岭上箐什长鱼凫,岭上箐距离此地东四里路。

方才里典大人所说,让乡民们的日子过得好起来。

恕老朽冒昧,于许多乡民而言,明日如何或许并不关心,能不能度过这个冬天才是最重要的。”

听到鱼凫的话,嬴政早有准备。

“过冬所需一应粮食、服被无需担忧,到时自会解决。”

话毕,鱼凫当即问道。

“敢问里典大人,到时如何解决?”

嬴政不做言语地看向鱼凫,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