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醉琼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02 第 102 章 秘密招安(第1页)

听了杨毅的话,司徒晟忍不住停住了脚步。

他懒得回头,只冷冷道:“你也是我祖父教养出来的,为何不了解你的父亲?他为人洒脱,胸怀四海,岂是为一人愚忠的榆木脑袋?当年他明知朝廷**,泰王私心甚重,在军中大搞朋党勾结,而他与之政见不合,必受其害,却毅然决然临危受命,上了战场……只因为他常说,军中好儿郎并非只为皇权效力,更重要的是要守住万里山河,家乡父老。皇权会变,年号会改,可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子民却会因为热血男儿的传承固守,可以千秋万代不变!这才是从武为军的真谛!自私如你之人,纵然听了也是不懂!”

说到这里,司徒晟不愿再废话,只是加快脚步,离开那个叫他厌恶无比的人!

司徒晟并不想跟杨毅一起回忆祖父。

更不会告诉他,那年负水之战,祖父早有马革裹尸的觉悟。

祖父曾经指着草原上牧民在秋日点燃的大火,语重心长地跟年幼的长孙说:“一场大火之后,来年的新草会更加茂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日吾等虽无把握,可若一时之小败,可以让朝廷警醒,让那些文官止了倾轧夺权的心思,一致对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那时,司徒晟并不懂得祖父这番话里的沉重。

杨巡虽然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在粮草无所供应的情况下,让战局不是那么糟糕,也做好了被只顾着倾轧的官员推出来兴师问罪的准备。

可祖父怎么也没有料想到,他败得会那么的惨烈,而整个杨家也由此万劫不复!

如今“大火”已经熄灭多年。

而他这个本该死在战场上的孤魂,侥幸生还在人间,更名换姓,尝试着用另一种方式,代替祖父去唤醒这片大火焦土后的一点生机。

杨毅听了儿子的话,自是冷笑。

他积存在心里的恨意,的确不是这种黄毛小子的几句慷慨言语就能湮灭掉的。

今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必在此耽搁太久,想起自己还跟一位“故人”有约,他转身便带着部下匆匆离去。

虽然此行皇命已经完成,不过司徒晟还有些私交要见。

这些人中,不乏民间抗荆的义士,有那么几位,楚琳琅甚至在茶楼说书先生的嘴里听过他们响当当的名号。

而其中名号最响亮的,便是义军首领尚闵。

司徒晟此番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招安义军统领尚闵!

朝中的良将匮乏,只李家父子的话有些独木难撑。所以司徒晟务必要再为李家父子增添些精兵虎将。

那些武举选拔上来的,以后未尝不能是良将。可是行军打仗的人才,不是在书本里磨炼出来的,而是需要在真刀真枪的战斗里才能磨砺出来。

而现在用人之际,若是能得些现成的良将,岂不是如虎添翼!

而这次两边接触的引荐人,则是隋七爷。

老爷子走南闯北,结交不少江湖义士,他曾在湘西跟尚闵有一面之缘,还救过尚闵的老父亲。

此等恩德,尚闵自然感念在心,更何况他还知道隋七爷乃是叫人敬佩的杨家军,是杨巡将军的贴身侍卫将军,

所以,就算尚闵对朝廷走狗没有什么兴趣,看在七爷的面子上,还是决定见上一见。

他们见面的地点,便设在了北地山涧的一处风景宜人的凉亭处。

此处傍着溪水,视野相对开阔,周围不易安插伏兵可以让人放心。

尚闵的部下本来不希望统领以身犯险,可是七爷拍胸脯保证了,说这位司徒大人设的是寻常家宴,也不会带侍卫。

所以尚闵大掌一挥,止了部下的反对声浪,自己也是只带了军师和随从,三人单刀赴会。

他相信七爷的人品,不会成为朝廷爪牙,冲着七爷对父亲的救命之恩,他就去会一会那个什么狗屁的朝廷新贵。

听说是个年仅二十五的年轻官员,不到几年的功夫,从个探花一路飞黄腾达,如今已经是陛下跟前的红人了。

这样的人,都是专营油滑的官耗子,嘴里也都是骗人的鬼把戏。他到那只听不说,喝完酒,抬屁股走人就是了!

等到了那里,还真是家宴的派头。亭子的桌子上已经摆了烤好的各色腌肉,几坛子美酒也都开了封口。

亭子里端坐着个相貌不凡的年轻人,应该就是七爷所说的朝中从一品的枢密使司徒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