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初三之系统逼我当学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午餐(第1页)

一下课,不等老师离开教室,好几个人飞速窜到成绩单前——

“徐浩牛逼啊,又是年级第一,压17班那个蒋溪一头。”

“完蛋,掉到230名了,去年一中线划到210,回家又得被叨叨,你多少?”

“178,还行吧,就比你多了10分,多对两道选择题就追上来了。”

有人兴奋欢呼,有人唉声叹气,几家欢喜几家愁。

秦以安稍稍等了一会儿,看人散的差不多了,才上前去看。

她记得这次月考她考的很不好,因为家庭变故,前一个月一直浑浑噩噩,这次考得是上学以来最差的,所以印象深刻。

果然,成绩单上,总分600的题目,秦以安考了508分,排名班级26年级168——一个勉强可以上本市重点高中,但是离学霸十万八千里的分数。

其实初中入学考试,秦以安是全校前十,也因此考上了实验中学的重点班,初一还考过年级第一。

但是妈妈生病之后,就没人盯着她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不好,也因为家里各种事情分心,成绩下降了很多。

到高中之后,一直不太适应学校的氛围,青春期又遭遇各种变故的孩子,心思敏感,很难专注到学习上,学习习惯也算不上勤奋。

高考勉强过了一所211大学的分数线,本来是选择该校王牌的法学专业,却被调剂到了不太受重视的广告学。

最后也就迷迷糊糊的干了这一行,始终也没找到她真正热爱,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看完成绩,教室里人都跑的差不多了,好友翟清妍走过来叫秦以安,“走呗吃饭去。”

翟清妍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带着椭圆细边框眼镜,梳着个低马尾,发际线中间的美人尖尤为突出,颇有种古典美,一看就是个文静内向的姑娘。

两人从小学就是同学,家住的也比较近,经常一起吃饭,一起放学回家,关系很不错。

秦以安自然而然地问:“吃什么?”

翟清妍说:“云南小锅米线怎么样?”

秦以安当然同意,两人一起往外走。

她们所在的实验中学是个老牌学校,在市中心,校园特别小,食堂也只有很小一个,做的饭特别难吃——不是学生挑食说的那种难吃,是直到十几年后,秦以安想起来还心有余悸的那种难吃。

她记得自己小时候还挺喜欢吃花菜的,但是有次在学校食堂吃花菜,外面裹着绿色的酱,看上去就很诡异,放到嘴里甜不甜咸不咸的,散发出一股腐烂的味道,秦以安当场就没忍住呕了出来。从此以后对花菜有了心理阴影,再也不吃花菜了。

难吃也就算了,还没什么营养,每天就提供一种食物。做米饭配两个菜,一荤一素,荤的要么就只能找到点肉末,要么就是鸡架之类啃不到肉的。如果做面条就更夸张,上面浇一勺酱,连菜都没几根。

但胜在价格非常便宜,一顿午饭只要两块钱,不够还可以无限续吃。

学校里有一些周边乡镇、山区来的学生,家境不太好的,食堂是量大管饱的选择。

其他同学家离得近的可以回家,有部分是父母过来送饭,在学校门口路两边排成一排很是壮观。

没有这些条件的大都在学校周围的各种小店解决。什么米线、砂锅、擀面皮、肉夹馍、牛肉面、炒粉……学校两边开满了各色小吃,都是这个时期经常解决午饭的地方。

然而这些东西都有个共同点,多油多碳水,少蔬菜少蛋白质,肯定是不太符合系统关于“营养均衡”的任务要求的。

不过秦以安还没想到什么解决办法,也挺想念学校门口小吃的味道,决定暂时把任务抛到一边。

米线店里人特别多,收银台前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两人都要了鸡肉米线,小碗四块五,拿到一个标着数字的椭圆塑料牌,等叫到号再去端。

在店里走一圈,四处瞅瞅,没找到空位。

秦以安发现有两个女生放下了筷子,其中一个从包里掏出餐巾纸擦嘴,料想她们马上离开,于是越过人群眼疾手快站到旁边,在她们站起身的第一时间,抢先坐了下来。

跟在秦以安后面一人想抢另一个,秦以安飞速把钱包放到座位上,示意说:“这儿有人了。”随即招呼翟清妍过来。

那人回头对她怒目而视,又无可奈何地走了。

翟清妍也赶紧过来坐下,用惊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秦以安,“感觉你今天很不一样,变厉害了。”

秦以安问:“哪种厉害?”

翟清妍歪了歪头,“就是,变强势了,感觉整个人精神了很多,头发扎的都比平时高。还有早上怼蔡晖他们几个,也太厉害了,那几个人真是烦人,总喜欢捉弄人。”

秦以安轻轻笑了笑,可不是“厉害”了吗,独自在外打拼多年,肯定是比当年沉浸在象牙塔里的时候“厉害”多了。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