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初三之系统逼我当学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跑步(第1页)

原来如此。

系统的“日常任务”有一大块跟学习有关,“强制任务”就是对学习成果的检测,并且还是督促目标一点一点进步的模式。

如果能按照系统要求,认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有进步是肯定的。

但想要一个月进步80名,并没有那么容易。

秦以安拿出成绩单仔细分析,本次月考考了508分,排名年级168名。

在她前面80名左右,班上有位排名84的同学,总分是532分,比她的总分高了24分,也就是说平均每科需要提升4分左右。

具体分析各个学科——

语文、历史和政治三科,重点是背诵和记忆基础知识,再结合自己比周围同学更好的理解力、更丰富的阅历、更多的阅读量,提升几分应该不难,暂时不需要重点关注。

化学是这个学期刚刚开始学的,涉及内容还不多,学的还算扎实,考的也不错,继续保持就可以了。

数学是自己的优势科目,比较擅长解决难题,但是因为粗心和不重视基础,丢分较多。

应该在认真学习新课的基础上,整理此前的错题,弄懂自己为什么错,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找出同类型的习题进行练习。

从今天开始,每天要分析整理一张开学以来的试卷,每道错题至少做3道同类型的题目来巩固。

物理考的不好,是因为没有完全弄懂老师讲的内容,理解模棱两可,公式稍有变形就会卡壳,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

针对这点,秦以安认真思考,制定了提升计划:

首先需要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总结,确保每一个知识点理解到位,能自己推导出公式而不是死记硬背。

其次是要能在公式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和推导。

最后还需要归纳总结,将他们跟对应的题型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在看到题目的时候就能快速锁定,精准作答。

还有最糟糕也最让秦以安头疼的英语,本次月考成绩只有88分,是各个环节都存在欠缺。

当然基础差也意味着提升空间很大,秦以安暗自给自己打气,这辈子一定要攻克这个弱点。

英语很差这件事,一直贯穿了秦以安整个学生生涯,根源就在于从初中就没打好基础。

秦以安自我感觉记忆力还不错,但仅限记忆有逻辑性的东西。比如数学公式,即便记不住,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推导出来;或者历史那些意义、影响,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总结出来。这时候加上一点记忆力就完全不会忘了。

但是对于没有逻辑的东西,记忆就很差。比如一串数字间没有关联的电话号码,或者字母间没有意义的英文单词。感觉记起来太痛苦了,即便当下记住了也很快会忘掉。

当然这也跟秦以安从小到大,一直使用着笨拙的学习方法有关。背单词就完全靠把字母一个个念出来,至于它的含义、用法,是不去深究的。

c省教育资源不发达,教育理念也比较落后,中高考都是不考口语的;听力试卷上有,但是不算分,因此学校也不重视。

从小一直学习哑巴英语,全靠死记硬背,每天能听到英语的地方仅限课堂,老师发音可能还不标准。翻开英语书,附带的光盘还贴在课本的最后,没有拿下来过,自然也没有听过了。

同学们中英语好的那些人,要么是从小家里重视,从幼儿园就开始上培训班,听得多说得多用得多;要么是非常认真努力,吃饭睡觉都拿着单词课文不停的背。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归结为秦以安自己的学习态度问题。因为讨厌背这些,每个单元都是应付一下老师的听写任务,不会去主动复习巩固,没有自己下过硬功夫,也不会去做额外的阅读,自然成绩不怎么样。

至于如何提升,最好是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完全从头开始学。

从最基础的音标入手,学习最准确的读音。之后从初一课本开始,每天复习一个单元的单词、语法和课文,将单词、语法放到具体的句子和文章里学习,并根据遗忘规律,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练习和反复复习。

秦以安想到后世层出不穷的资料和课程,还有随时随地能学习的各种电子设备,系统可以买到这些学习资料吗?应该可以的吧。

还没来得及研究就下课了。

第二节是体育课,体委徐浩呼喊几个男生跟他去拿器材。秦以安下楼的时候,就看见几个同学拖着军绿色的垫子往足球球门下面放。

他们学校的操场非常寒酸,跑道只有250米也就算了,操场连塑胶跑道都没有,跑道上铺的是煤渣,跑起步来脚下会扬起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