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龙君只想休个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完结(第1页)

同时,朝廷下发诏书,宣布废除食盐官营法,放开盐价,盐税每斤四文不变,但限制全国各地盐价最高不得超过二十五文钱一斤。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福州金矿日产黄金七十斤?一年就能生产四十万两,相当于国库每年都能多出将近一半的收入来。”

“难怪皇上和安王突然对福州动手了,原来是因为在福州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金矿。”

“昭县盐场年产食盐五亿斤?”

“要知道往年各大盐场的出卖量也不过五亿斤。”

“其他盐场多是购买柴草煮盐,成本高达五文半一斤,若是往外出售,至少要卖到六文一斤才勉强有点赚头,昭县盐场用的是那个什么天然气煮的盐,又用上了新型的煎锅,出盐快,五斤盐成本不过一文,听说他们制定的出售价是一文钱两斤,而且昭县出产的盐据说几乎没什么杂质,也尝不到什么苦味,质量远高于其他盐场生产的食盐,若是盐价真的放开,除了那些距离昭县比较远的州府,以及距离其他盐场非常近的州府,恐怕绝大多数商人都会赶往昭县去买盐。”

“那些盐场完了。”

“那些盐场倒是没什么,不见海州新建起来了一座造船厂吗,原本海州盐场裁撤下来的盐工都迁去造船厂造船去了。”

“至于其他的盐场,朝廷已经承诺过会无偿借给他们一批海船,他们到时候完全可以利用那些海船出海捕鱼或者给人运送货物,他们总能活下去。”

“真正遭殃的是两淮的那些盐商。”

在此之前,大扬朝一直实行的食盐官营法。

也就是说,朝廷划定一片区域为盐场,将附近的百姓全都迁为盐户,盐户负责生产食盐,朝廷再花钱从这些盐户手中将食盐全都收购上来。

商人要想售卖食盐,就必须出售一定数量的粮食给朝廷,或者帮助朝廷运送一定数量的军粮到指定的地方,以此获得相应数量的盐引。

然后盐商们就可以凭借盐引去盐场买盐,再出售给百姓。

大扬初立之时,盐商几乎是遍地开花,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两淮交通便利,所以盐商就渐渐地聚集到了两淮,这些盐商慢慢做大,开始垄断市场,最后诞生了富可敌国的四大盐商。

“遭殃?我看是皇上和安王爷故意在针对他们——”

“大扬成立之初,人口不过六千万,每年的用盐量就有六亿斤,如今我朝的人口已经涨到了九千万,百姓的日子也已经好了不少,各大盐场卖出的盐量反而跌到了五亿斤。”

“这么大的缺口是怎么来的?”

“那都是盐商自己开办的私人盐场砸出来的。”

因为从朝廷的盐场购买食盐,都要交盐税,一斤四文钱,可是盐商如果自己生产食盐的去买的话,就不用交盐税了。

所以绝大多数大盐商私底下都开办了自己的盐场,然后在卖盐的时候,将官盐和私盐掺着卖,甚至往官盐里掺沙子,逼迫百姓去买他们的私盐。

因为这,朝廷原本每年可以收到三百六十万两盐税,但是近年来,朝廷每年收上来的盐税都不足两百万两。

但是现在,昭县盐场的食盐出场价格加上盐税也才不过四文半,私盐的成本价就要五文半,买的话还要担着蹲大牢的风险,以后谁还会去买私盐呢。

朝廷废除了食盐官营法,也就是说商人要想贩盐,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获得盐引,以后人人皆可贩盐,大盐商们没了这些优势,要是找不到出路,没落是迟早的事情。

“好。”

“简直是大快人心。”

“等等,也就是说,朝廷虽然废除了食盐官营法,但实际上食盐还是掌握在了朝廷手中,也就是说,光是食盐一项,朝廷就能再增加两成的收入。”

“五成加两成,就是七成了。”

“最主要的是,若是人人皆可贩盐,盐价必会大跌,以后我大扬朝百姓都能放开肚皮吃盐了。”

“此事,安王爷居功至伟!”

“对了,听说福州的金矿和昭县的天然气矿也都是安王爷从一本前朝名士留下来的游记中发现的,但他并未藏私,而是将它们全都献给了朝廷。”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