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蜀汉之我是关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章汉中王议事(第2页)

“汉中之战,刚刚结束,若是曹操倾国而来,我蜀中支援却也有限。”

刘备与曹操不共戴天,被关羽出兵襄樊的大义鼓舞,慨然道:“两军交战,在乎天时地利人和。今秋高马肥,荆州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此乃天时。

云长水陆俱进,雄踞汉水,此乃地利。荆益二州此战上下一心,此乃人和。因此,此役我大汉战之必胜!”

刘备发话了,

这就是定下了调子。要打而且大打,打胜!

“不错!”在此议事的黄权也插言道:“曹贼在襄樊一线兵力不足,更有宛城暴乱。虽兵力雄厚,千里奔袭。靡费钱粮不说,更战力下降!”

诸葛亮点点头,赞同黄权之言,继续分析曹操兵力。

“我军虽弱,尚可一战,其因有三。其一,曹贼后方未平,北有公孙渊,南有孙权,曹军欲速战速决,而我军以逸待劳,可一战也。

其二,曹军可战之兵无非雍凉、荆扬、幽并、青徐之属,此皆边境久战之兵。雍凉防备汉中,幽并抵御外族,必不可少轻动。荆扬、青徐之兵,战力不足。

因此,曹贼可用之兵,不过十万。且多是中原屯田、新募之兵,而我军亦有十数万,皆久战之士,兼之连战连胜,士气旺盛,可以一敌三。

其三,我军意在襄樊,非曹贼关中冀州腹心,进可攻退可守。今若集中兵力于紧要地方,挫敌于城下,待敌士气消弭,粮草不济,曹军不战自溃。!”

相较于刘备,诸葛亮叙述的更加具体。

法正看了关羽奏表,知晓糜芳与江东暗通曲款,忧心道:“只怕曹操与孙权勾结,如此关君候独木难支!”

“以我之意,杀了糜子方才好!”

想起糜芳所作所为,刘备也暴跳如雷。

这话无人应承。

糜芳是杀不得的,会让糜竺等老人寒心,又会影响新投靠的吴懿等人。

诸葛亮建议下,糜芳被软禁了,-对外推说中风。

即便如此,糜竺还亲自来向刘备请罪,刘备抚慰一番。令糜竺之子糜威到汉中王府做了近卫统领,以示安慰。

孙刘联军十分脆弱,法正也十分可惜。

“我军兵力本不足,如今正是四处用兵之际。孙权若无异心,当同心攻曹,我永安常驻大军,甚是可惜!”

关羽书信对孙权防备之心,溢于言表,更有当初争三郡之仇。

诸葛亮最是知晓,忙道:“江州永安之兵,非只不动,还要增兵。我先前数次出使江东,知孙权暗怀壮志,又唯利是图,非忠义之辈。

曹操出征在即,恐其袭扰后方,若出使劝和。孙权善于取利,必然与我为敌。此间情境,不可不察!”

闻听诸葛亮之言,刘备大家赞赏。

“孔明真知灼见,甚是明智。我知孙权素无道义,虽与之联盟,只盼其在东面羁绊曹操,未肯轻信其心。昔日,荆州三郡之耻,未尝一日敢忘!”

刘备与关羽心心念念荆州三郡,很大程度上是要争取荆州派系的支持,稳定荆州士卒的军心。

刘备手下的大部分精锐,都是荆州兵,这些是他的根本。一旦荆州有失,战斗力下降乃至逃跑也是极有可能的。

再则是整体的大战略问题。

当年诸葛亮在为刘备规划未来蓝图的时候,就说了北伐的构想:待天下有变,从益州与荆州出击,并连接孙权,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总的来说,就是襄樊之战必须胜利,而为此就要正面对抗曹操,背里防备江东。